孙策只带千余人创业,为何能迅速打下江东基业?
195年,一个年轻人带着千余步兵、数十匹战马,从北方出发,目标直指江东。短短四年,他竟横扫六郡,成为一方霸主。这个速度,比曹操、刘备还要快上许多。可你有没有想过,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处境?没有后援,没有名分,甚至被大族视为仇敌。那么,孙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他能在这片群雄割据的土地上迅速崛起? 孙策创业的起点,简直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他只有千余步兵和几十匹战马,而他的对手刘繇却有数万州兵,还有许贡、王朗、朱皓等地方豪强各据一方。再加上严白虎、祖郎这些土匪头子也各有兵力数千。可以说,孙策刚...
195年,一个年轻人带着千余步兵、数十匹战马,从北方出发,目标直指江东。短短四年,他竟横扫六郡,成为一方霸主。这个速度,比曹操、刘备还要快上许多。可你有没有想过,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处境?没有后援,没有名分,甚至被大族视为仇敌。那么,孙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他能在这片群雄割据的土地上迅速崛起?
孙策创业的起点,简直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他只有千余步兵和几十匹战马,而他的对手刘繇却有数万州兵,还有许贡、王朗、朱皓等地方豪强各据一方。再加上严白虎、祖郎这些土匪头子也各有兵力数千。可以说,孙策刚到江东时,连个“山大王”都算不上。
更糟糕的是,孙策的身份并不光彩。他是袁术的部将,而刘繇、华歆、王朗等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在那个讲究“正统”的时代,孙策打江东,就是“作乱”,而刘繇等人守城,是“忠于朝廷”。名不正则言不顺,孙策一开始就处于道德劣势。
而且,孙策还惹上了江东大族的恨意。他曾奉袁术之命攻占庐江,杀了陆康一家。陆家是江东大族,与其他人关系密切,这下子,整个江东士族都对他充满敌意。孙策要在这片土地上立足,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孙策并没有退缩。他先是向袁术索回父亲旧部,结果只拿到一千多兵。袁术还答应让他当太守,但后来又反悔,给了别人。孙策意识到,袁术根本不是真心帮他,于是果断放弃幻想,带着这点人马直接南下,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过江是个难题。刘繇早就在江边布防,水军封锁江面,防止偷渡。孙策却没有等船,而是用芦苇扎筏,偷偷渡江。这一招出其不意,让刘繇措手不及。接着,孙策又得到好友周瑜的支持,迅速拿下牛渚阁,获得大量物资。随后,他绕开防线,直扑曲阿,打得刘繇节节败退。
占领曲阿后,孙策并没有立刻扩张,而是先稳住局势。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必须争取民心。于是,他下令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见状,纷纷送牛酒犒军。同时,他还发布命令:愿意加入军队的,免除全家徭役;不愿从军的,也不强求。这一招果然奏效,短短十天内,就招募了两万多兵,马千余匹。
虽然孙策暂时站稳了脚跟,但形势仍然严峻。吴郡南部还在许贡手中,会稽的王朗也占据固陵城。更麻烦的是,袁术又派来袁胤取代周尚,企图收回丹阳。孙策的敌人不仅来自外部,内部也存在隐患。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孙策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为何不趁机扩大地盘?其实,孙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必须解决内部矛盾,才能稳固统治。此外,江东大族对他的敌意依然未减,他们或明或暗地反抗,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面对重重困难,孙策展现了惊人的政治智慧。他首先解决了许贡的问题,利用朱治从钱塘北上,形成夹击之势,逼得许贡不得不撤退。随后,他又转向会稽,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击败王朗,顺利拿下会稽。
与此同时,孙策也没有忽视内部问题。他任命张昭、周瑜等人组成领导集团,并借机与袁术决裂,请求朝廷任命,以获取合法性。朝廷虽然由曹操掌控,但为了打击袁术,也乐得与孙策合作,最终拜孙策为骑都尉兼会稽太守、讨逆将军。
此外,孙策还采取攻心之术,收服祖朗、太史慈等曾经的敌人。这些人在江东都有很高影响力,他们的归顺,极大地稳定了局势。
尽管孙策已经控制了吴、会、丹阳三郡,但他的统治依然脆弱。江东大族对他充满敌意,许多地方势力仍在抵抗。孙策深知,仅靠武力无法长久维持统治,必须进一步巩固政治基础。
于是,他开始着手解决更大的问题——庐江。当年在袁术手下,孙策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庐江,如今他必须智取。他抓住刘勋的弱点,诱使对方进攻上缭,然后趁机突袭皖城,夺回袁术旧部,最终击败刘勋,拿下庐江。
接下来,孙策的目标是豫章。他通过太史慈了解到,豫章太守华歆不过是个自守之人。孙策先以兵威震慑,再派虞翻劝降,成功拿下豫章。至此,孙策已控制六郡,彻底掌控江东。
有人可能会说,孙策的成功只是运气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不仅有勇有谋,更懂得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他善于用人,懂得安抚民心,还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这些能力,让他在短短四年间完成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成就。
如果孙策没有遇刺,他真能一统天下吗?还是说,即便他活下来,也会像袁术一样失败?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