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毛主席纪念堂是由解放军守卫,而不是武警?有什么特殊缘故?
每到放假时候,天安门广场上就挤满了人,特别是在广场南头那儿的毛主席纪念堂,进去参观的人是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 大家安静地排好队,走进去看毛主席的遗容,心里满是对这位革命领袖的尊敬。 他们会进去逛逛,好好看看里面的布置,想想那些领袖和国家领导人的伟大事迹,这样也能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有些参观的朋友留意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是由解放军战士在站岗,而不是常见的武警。这里面是不是有啥特别的原因呢? 【建造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83岁。这位大领导一走...
每到放假时候,天安门广场上就挤满了人,特别是在广场南头那儿的毛主席纪念堂,进去参观的人是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
大家安静地排好队,走进去看毛主席的遗容,心里满是对这位革命领袖的尊敬。
他们会进去逛逛,好好看看里面的布置,想想那些领袖和国家领导人的伟大事迹,这样也能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有些参观的朋友留意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是由解放军战士在站岗,而不是常见的武警。这里面是不是有啥特别的原因呢?
【建造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83岁。这位大领导一走,全世界都愣住了,特别是咱们中国人民,心里头那个难受啊,没法说。全国上下都在伤心,接下来咋办,毛主席的遗体怎么处理,就成了火烧眉毛的事儿。这事儿在治丧的小组里头,大家意见也不统一,争议挺大。
1956年4月27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央的一个工作会议上,提倡咱们得改改殡葬的老规矩。他说,以后啊,得推广火葬,还有办丧事也得尽量简单点儿,别太铺张了。
151位老一辈的革命家和高级干部在那份倡议书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在会议休息的时候,毛主席很干脆地说,他过世后也要选择火葬,他讲道:“去世的人就别跟活着的人抢地方了。”
所以,有些人觉得,按照毛主席自己的想法,应该对他的遗体进行火化。
有些人强烈反对火化方案,他们主张建造一座纪念堂,好让毛主席的遗体能够长久留存。
他们持这样的观点:老百姓觉得火化毛主席遗体是对他的不尊重,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火葬这种方式,而且这么做说不定还会搅乱社会秩序。
最终,大家还是决定建毛主席纪念堂。后来,邓小平聊起这事儿时说:“一直留着毛主席的遗体,其实跟他希望自己火化的愿望是相反的。那时候做这个决定,主要是想着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选地是建纪念堂的头等大事。专家们出去转了转,回来给了几个建议,说天安门前、天安门北边、天安门广场、香山还有景山这几个地方都行。
领导们琢磨了好久,考虑了历史的重要性、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大家出行方不方便这些事儿,最后拍板决定,把纪念堂盖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边。
这象征着让毛主席长眠在那些年代英勇捐躯的人民英雄身旁。
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也挺关键。上头领导说了,这纪念堂得既庄重又严肃,但不能搞得跟古代皇上陵墓似的,让人感觉阴森森的。所以,人大代表们就从600多个设计方案里,一层一层精心挑选,最后选出了3个方案。
政治局经过投票,选定了建造的最终方案。国务院的副总理谷牧被指派来主导纪念堂的建设工作,而北京市建委的副主任李瑞环则挑起了建设总指挥的大梁。
1976年11月24号那天下午,有八千多名代表到场,毛主席纪念堂的动工仪式就这么开始了。
纪念堂虽然空间有限,但干的活儿可不少,挖的土比人民大会堂多了整整一倍。纪念堂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好多人的帮忙和支持,大家都出一份力。
全国有29个省市都伸出了援手,给纪念堂的建设和装饰送来了所需的材料和物品。同时,上百万的北京老百姓自发地来到工地,义务参与劳动。
北京房山地区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生产1500立方的汉白玉。得知消息后,当地的干部群众和解放军立马行动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干。他们挖出了快5万立方的土,还从地下30多米深的岩层里,艰难地开采出了近5千立方的石头毛坯。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任务。
纪念堂里头摆着一尊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足足有3米多高。雕像的后边,是一幅特别漂亮的绒绣画,叫做《祖国大地》,上面用了1200多种颜色呢。这幅画先是由黄永玉、袁运甫这些画家设计好油画稿,然后再拿到山东烟台的绒绣厂,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43名女工人不辞辛劳,花了68天时间,足足用了五百多斤毛线,最终完成了这个长达24米,宽7米的大型作品。
另外,我们还有从珠穆朗玛峰那儿弄来的石头,大兴安岭出产的顶级木材,延安运来的苍翠青松,以及来自台湾的清甜山泉水……
说起来,在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那会儿,就连最小的一个螺丝钉,也都让全国老百姓心里挂念着。
在每个小地方,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毛主席那份深深的想念和热爱。
长时间保存遗体,技术上得下大功夫。毛主席纪念堂里,最关键的部件就是那个装遗体用的透明棺材。
北京有好几个玻璃制造厂一起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其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步骤,就是要把石英粉的纯净度提到99.9999%那么高。这个得在温度飙升到2000℃以上,水晶刚好开始熔化那会儿,迅速完成焊接工作。
技术师傅们把脚直接伸进水里干活,有专人不停地往热得冒烟的金属工作服上浇水,给它们降降温。大家齐心协力,一番辛苦努力后,成功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那块水晶板。
大家齐心协力,毛主席纪念堂仅花了半年就建好了。到了1977年5月27日,一座占地5.7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8000平方米的雄伟建筑,稳稳地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那就是毛主席纪念堂。
8月20号那天,毛主席的遗体被安放在了纪念堂里。
9月9号,正好是毛主席去世满一年的日子,国家办了个挺大的典礼,来庆祝纪念堂建好。好多国家领导人和一万多干部群众都去了,大家一起缅怀毛主席。从这天起,纪念堂就对外开放了,成了大家都想去看看的地方,特别神圣。
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了两层楼给公众参观。走进一楼北大厅,最显眼的就是一尊和蔼可亲的毛泽东坐姿雕像,雕像背后挂着一幅精美的绒绣壁画,画的是咱们伟大的祖国大地。
大厅正中间摆着毛主席的遗体,他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党旗轻轻盖在身上,静静地躺在透明棺材里,面容平和。
纪念堂二楼专门展示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这里设有他们的纪念室,讲述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里面设有六个展厅,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真实物品,讲述了六位领导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不同阶段的卓越贡献。
【解放军守卫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启用以后,中央办公厅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做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级别是正司局级。这个管理局主要就是管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常运营,还有毛主席遗体的维护工作。
纪念堂管理处的员工们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位,因此多次荣获“首都文明示范单位”的称号。
毛主席纪念堂的安全守护重任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实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里,好多超重要的纪念地方,大都是武警战士们在站岗。武警部队嘛,他们的任务就是看好咱们国家的治安,让一切井井有条。
解放军的核心任务呢,就是保卫咱们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
一般来说,毛主席纪念堂肯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但为啥是解放军来站岗呢?
首先,咱们得聊聊毛主席和解放军的那些事儿。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闹得轰轰烈烈后,国民党军队立马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和包围,起义的队伍没办法,只能开始撤退。最后,主要的力量一路奔波,来到了井冈山,跟毛主席带着的农民秋收起义队伍汇合了。
从那以后,毛主席就带着这支队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一点点火星,也能烧遍整片原野”,在毛主席的引领下,这支队伍慢慢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好几次成功打退了敌人的围剿。但之后,因为走了弯路,毛主席被拿走了指挥的权力,中央红军没办法,只能开始长征。
不过话说回来,毛主席始终是跟革命军队心连着心的。
毛主席从没进过军校的大门,但他战略眼光独到,军事头脑特别灵光。他琢磨出来的持久战、游击战这些想法,后来都成了咱们军队打仗的指路明灯。
他打仗时特别干脆利落,用兵那叫一个妙。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队伍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咱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从红军变到新四军、八路军,最后在1946年,正式叫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毛主席是这支队伍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他对人民解放军有着很深的情感。而且,在战士们心里,他威望极高,大家都特别尊敬他。
新中国一建立,没多久,中央的大领导们就搬进了中南海开始办公。而他们的安全保卫,则是由北京卫戍区的部队来负责,这支部队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做“御林军”。
中央警卫团归中央办公厅直接管理,这批解放军战士天天陪伴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身边,因此他们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
毛主席以前亲自给警卫团的士兵们上过课,劝勉他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战士们回家探亲那会儿,毛主席会给他们安排些调查和宣传的活儿。他就靠战士们带回来的消息,听听基层老百姓到底过的咋样,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情况。
所以,毛主席去世后,他心里头想的肯定是让那些他一直信赖的解放军战士继续守在他身边。解放军战士们呢,也打心底里愿意守在敬爱的毛主席身旁。
武警队伍在1983年4月5日那天,算是正式挂牌成立了,那时候毛主席已经走了好多年。要是继续用他老人家知晓的人民解放军来守护纪念堂,感觉上也会更贴心一些吧。
再者说,毛主席纪念堂本就是中央办公厅管的,让自个儿管的解放军卫戍部队来站岗,指挥管理起来都顺手,这理由也挺站得住脚。
再者,之所以安排解放军来守护毛主席纪念堂,是因为这座纪念堂的重要性极高。
纪念堂里头不光有毛主席的遗体安息着,还有专门展示周总理、朱总司令这些开国大将的地方。不少国家的大领导也经常来这儿缅怀,它的地位,那可比普通纪念馆高多了。
这里还迎来了不少外国领导人和游客。像越南、南斯拉夫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访问中国期间,都会特意抽时间到纪念堂来参观、致敬。
2022年北京冬奥会那会儿,阿根廷的总统费尔南德斯特意抽空去了纪念堂,看望了毛主席的遗像。他讲道:“毛主席不光是阿根廷敬重的大人物,对全世界来说也是位特别重要的领导人。”
解放军战士在这么关键的位置站岗,更加凸显出纪念堂的庄重和神圣。用解放军来守护毛主席纪念堂,也是出于礼仪上的周全考虑。
毛主席纪念堂是个很重要的国家级场馆,当有外国客人来时,那里站着的解放军卫兵,那可是咱们国家的脸面和尊严。这也显示了咱们中国一直以来的好客之道和礼貌传统。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人民大会堂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样也是由解放军战士们来担当的。
人民大会堂常迎来高级领导人和众多外宾的光顾。
总的来说,选择让解放军部队而不是武警部队来守护毛主席纪念堂,这里面是有特定原因的。
【守卫纪念堂的战士们】
董晋生是个老解放军战士,他在毛主席纪念堂当守卫。
1978年那会儿,董晋生运气挺好,进了中央警卫团当兵。
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大院子里,经过三个多月的严格新兵培训,董晋生跟他的战友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深入了解了政治理论,学会了擒拿格斗技巧,还掌握了警卫工作的各项业务。这么一来,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军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董晋生在分配岗位时,被选中去毛主席纪念堂执行站岗任务,他成为了那里的礼兵警卫。
董晋生在西门站岗历练了一番后,就被调到了南大门站岗。每当国家的大领导和重要的外国客人来毛主席纪念堂,都得从南大门过。老有外国朋友主动找董晋生他们握手、打招呼,有的还会送点小礼物,或者提出想一起照个相。
不过,站岗的警卫得一直站着,军姿得端正。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到了1982年年底,董晋生就被特别提拔了,他接手的重任是看守最关键的瞻仰大厅。
中央警卫头头儿杨德中直接找他聊:“毛主席,那可是咱们中国人民的大当家,还是全世界革命的风向标,天天有3万多号人来参观。党组织把这重要的保卫活儿交给你了。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证万无一失。万一有个啥闪失,咱俩谁也跑不了责任!”
有些游客刚踏进毛主席纪念堂那会儿还挺镇定,但一看到毛主席的遗像,情绪就绷不住了。
有人哭得说不出话,直接瘫在地上;还有的情绪激动,想拿头去碰水晶棺……董晋生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种意外状况。
警卫兵们心里头也暖洋洋的,可他们得时刻绷紧神经,机灵点,麻利地采取行动,确保纪念堂安然无恙,还有参观队伍能顺顺利利地走。
董晋生和他的战友们,心里头对毛主席有着真挚的情感,每次任务都完成得漂漂亮亮。就这样,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一步步干到了区队长的位置。
1985年的时候,他调到了钓鱼台去做警卫,告别了已经呆了七年多的毛主席纪念堂。
现在,董晋生退伍已经好多年了,但他每年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一次,重新走一遍以前站哨的地方。董晋生的故事,其实就是很多在毛主席纪念堂站岗的战士们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士兵们认真负责地守护着毛主席纪念堂,因此得到了众多游客和老百姓的高度称赞与敬重。
大同的“兵妈妈”欧学联,从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好开始,每年都会来北京瞧瞧守护在那儿的解放军小伙子们。
2014年的时候,欧学联带着家里人,给部队的官兵们送去了500对红色的鞋垫,还有2200个香甜的粽子。
我们要衷心感激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确保子孙后代能时刻记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成就和卓越贡献。
毛主席纪念堂从1977年开始对外开放,到现在为止,已经迎接了超过2亿4千万前来缅怀的群众,还有190多位外国领导人到访。这里不仅承载着大家对革命领袖的深深怀念,更是汇聚了咱们中华民族不断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解放军战士们,一茬接一茬,每天都在毛主席纪念堂坚守,一年到头不停歇。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伟人长眠的庄严之地,更是在捍卫那些革命先烈拿命换来的新中国!
双红报道,《“兵妈妈”赴毛主席纪念堂慰问官兵》,来源于中国在线,日期为2014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