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上官婉儿墓志铭:“诗书为苑囿”的才女,如何与“唯一女帝”共写权力荆棘路?
西安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上,有句话评价她,说她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还说她诗书为苑囿,翰墨为机杼,几句话就把这位唐朝才女在权力场里起起落落的一生给写出来了。 而跟她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俩在男权社会里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的女人,她们的故事哪是简单的姐妹情或者宫斗啊,简直就是一部揉着才华、野心、生存和人性的宫廷大戏。 一、从才人到女皇:铁血玫瑰的荆棘之路 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媚娘因为长得漂亮进了宫,成了唐太宗的才人。 那时候她可能就是后宫里三千个美女里最不起眼的一...
西安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上,有句话评价她,说她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还说她诗书为苑囿,翰墨为机杼,几句话就把这位唐朝才女在权力场里起起落落的一生给写出来了。
而跟她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俩在男权社会里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的女人,她们的故事哪是简单的姐妹情或者宫斗啊,简直就是一部揉着才华、野心、生存和人性的宫廷大戏。
一、从才人到女皇:铁血玫瑰的荆棘之路
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媚娘因为长得漂亮进了宫,成了唐太宗的才人。
那时候她可能就是后宫里三千个美女里最不起眼的一个,但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儿,不想就这么混日子。
有个故事说她从小就有股狠劲儿——唐太宗有匹叫狮子骢的烈马,谁都驯不服。
14岁的她居然跟太宗说:我能治它!不过得三样东西:铁鞭子、铁棍、匕首。
鞭子抽不服,就用铁棍打头;还不服,就拿匕首割断它喉咙!这话把见惯了后宫软妹子的唐太宗都惊着了,虽然觉得她厉害,但也给她贴上了性子烈的标签。
不过,让她命运转折的,其实是遇到了太子李治。
后来太宗病重,她跟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偷偷好了,这一下就成了她人生的关键一步。
太宗一死,她和其他没生孩子的嫔妃都去感业寺当尼姑了,但心里那点对权力的念想,从来没断过。
到了永徽二年,王皇后想打压萧淑妃,主动把武媚娘接回宫里,这下子,更大的宫斗局就开始了。
武媚娘脑子活,手段高。
她先假装亲自给王皇后的孩子喂奶,拉近关系;然后又演了出苦肉计——把自己女儿捂死在门帘后面,栽赃给王皇后,最后把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搞倒了,自己当上了昭仪。
废王立武这事儿当时争议特别大,她硬是拿出了狠辣的政治手段:想拉拢长孙无忌这些老臣,没拉拢成,就转头扶持寒门出身的官员;还编了个猫鬼事件陷害王皇后,甚至亲手杀了自己女儿去嫁祸别人。
永徽六年,王皇后被废,武媚娘当上了皇后,开始和唐高宗一起二圣临朝,也就是两个皇帝一起掌权。
到了显庆四年,她又借高阳公主谋反的事儿,把长孙无忌这些关陇集团的老臣都清掉了,才算真正把朝政大权攥在手里。
就这么一个从才人一步步爬上来的女人,用铁手腕把所有挡路的人都扫平了。
高宗死后,她先废了中宗、睿宗,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份的女皇帝。
二、罪臣之女到内舍人:在权力缝隙中绽放的才情
差不多和武媚娘进宫的时间,长安出生了一个叫上官婉儿的女婴。
她爷爷上官仪是初唐的名臣,后来因为替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默许杀了,家里男丁全被杀光,她和妈妈郑氏被没入宫里当奴婢,成了掖庭的女官。
在掖庭待了十几年期间,她妈郑氏靠给人缝补浆洗和教婉儿读书过日子。
婉儿从小就聪明,14岁的时候,因为写文章好被武则天召见了。
武则天当场就出题考她,婉儿拿起笔唰唰就写完了,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连标点都没改。
尤其是她写的《彩书怨》里那句叶下洞庭波,雁思来江阔,又清又美又带点愁,武则天一看就惊了,心里想:这姑娘肯定不是一般人!
更厉害的是,婉儿不光有才,还特别会看眼色——她发现武则天虽然对李唐的人下狠手,但心里特别想证明女人也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她写文章的时候,就会主动加一些对当时朝政的看法。
仪凤二年,16岁的婉儿被武则天破格提拔成内舍人,专门负责给宫里写诏书。
这职位看着不起眼,但能天天待在权力中心,起草诏书、看大臣的奏章、还能参与商量国家大事。
《新唐书》里说,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国家大事基本都跟婉儿商量,连下面官员递上来的奏章,也常让她帮忙看、帮忙拿主意。
婉儿就把自己的政治想法写进诏里,既带着武则天那种雷厉风行的劲儿,又有女人的细腻。
比如她写劝农的诏书,里面说农为邦本,蚕为民生,既符合武则天重视农业的政策,读起来也没那么冷冰冰的。
不过,权力这东西,从来不是那么好拿的。
长寿二年,婉儿因为跟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走得近,被武则天撞见了,武则天气得差点杀了她。
史书写说,武则天当时气得要砍她头,临刑前又突然软了——她舍不得杀这个有才华的人,更觉得她还有用。
最后没杀她,就在她脸上刺了一道疤,算是给她个教训。
这道疤没让婉儿害怕,反而让她更小心了。
她就在额头上贴了个花钿盖住疤,没想到还成了流行,大家都学她贴花钿,成了当时的佳话。
三、既是左膀右臂,也是权力棋子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关系,一直是又用着她,又欣赏她,忽远忽近的。
一方面,武则天需要婉儿的文采来写那些重要的文书,处理国家大事,她还跟婉儿说过:你这么聪明,我怎么舍得杀你呢?但婉儿也清楚自己的位置——她就是武则天手里的一把刀,既能写漂亮文章,也能执行狠辣的命令。
圣历元年,武则天把之前被废的庐陵王李显(后来的唐中宗)从房州接回洛阳,这下就有了谁当太子的争论。
婉儿看出武则天心里的犹豫,就在她起草的《劝进表》里写了句话,既夸李显仁厚,又暗示武则天立自己儿子当太子,这样李唐和武氏的势力能平衡。
武则天一看,觉得有道理,就不提防李显了。
婉儿也因此在李唐老臣和武周新贵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位置。
不过这平衡在武则天快不行的时候就破了。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五个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李显又当回了皇帝。
婉儿的日子没结束,她之前早有准备,成了中宗后宫的昭容,还和韦后、安乐公主结成了一伙,开始插手朝政。
她给韦后写《内训》,里面既讲儒家的妇德,又藏着当政的野心;她还推荐了一堆文人,形成了上官体诗风,影响了好一阵子的文风。
这时候的她,好像从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变成了自己玩权力游戏的人。
不过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捉弄人:婉儿的才华和野心,最后没让她有好下场。
景龙四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婉儿当时举着蜡烛带着宫女去迎接,还把她和太平公主一起写的传位给相王(李旦)的诏书拿出来,结果李隆基还是说她妖媚,必乱朝纲,把她杀了。
砍头前,她手里的烛光照着苍白的脸,这时候可能才懂:权力这盘棋里,没有永远的心腹,只有永远的利益。
四、历史尘埃中的余响
婉儿死后,她墓志铭于2013年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出土,上面写着她13岁当才人,49岁去世,还有武则天、唐中宗给她的追封。
她写的《上官昭容集》早就失传了,但现存的32首诗就能看出她的本事。
比如《彩书怨》里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写得又细腻又美;《驾幸三会寺应制》里风枝不可静,泣下损妆颜,带着点悲伤;《游长宁公主流杯池》里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又挺洒脱。
这些诗都能看出她在那个压抑的时代里,生命的力量。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这两个在男权社会里硬闯的女人,她们的故事哪是简单的传奇啊。
武则天用狠劲儿打破了女人不能干政的规矩,自己当了皇帝,可站在权力最顶上,也挺孤独;婉儿靠才华跟着权力走,却在一次次宫斗里把自己耗干了。
她们之间,有利用,有欣赏,有宠信,也有怀疑,就跟历史本身一样,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
现在我们去西安博物院,看到展柜里那方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的墓志铭,还有史书里那些零散的记载,可能会明白:在那个女人只能待在深闺里的年代,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用聪明和胆子,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女人的一笔。
她们的故事,早就不是什么宫斗八卦了,成了女人在困难里找自己、发光的象征。
那句巾帼不让须眉,可能就是对她们最好的评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