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国网友称世界上存在两个欺诈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尽管美国自诩是全球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外强中干

世界上到底谁在骗人,是那个拼命假装自己还行的美国,还是那个闷头发展说自己不行的中国?最近看到一个德国网友的吐槽,说这俩都是“骗子”。 这话糙理不糙,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那味儿。一个的假面越来越薄,一个的实力越来越厚,世界的格局就在这种奇妙的错位里,慢慢变了天。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巴尔的摩那座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大桥,被一艘货船撞上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的视频,估计你也在网上刷到过。那场面,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大片的现实版,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震惊,但你知道吗?对了解美国...

世界上到底谁在骗人,是那个拼命假装自己还行的美国,还是那个闷头发展说自己不行的中国?最近看到一个德国网友的吐槽,说这俩都是“骗子”。

这话糙理不糙,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那味儿。一个的假面越来越薄,一个的实力越来越厚,世界的格局就在这种奇妙的错位里,慢慢变了天。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巴尔的摩那座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大桥,被一艘货船撞上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的视频,估计你也在网上刷到过。那场面,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大片的现实版,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震惊,但你知道吗?对了解美国基建现状的人来说,这事儿更像是一只早就该落地的靴子,终于掉了下来。这可不是我瞎说,人家美国自己的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早就把丑话说前头了。

他们每隔几年就给全美国的基建打个分,结果呢?常年徘徊在“C-”或者“D+”这种不及格的边缘。这分数啥意思?就是告诉你,你每天开车过的桥、喝水用的管道、上网靠的电网,很多都处在“年久失修、亟待更换”的状态。

就拿桥来说,全美六十多万座桥梁里,超过40%的桥龄都在50年以上,还有近8%被评为“结构性缺陷”。所以你看,巴尔的摩大桥的坍塌,虽然是意外撞击导致,但也一下就把美国“基建神话”那层光鲜的外衣给扯了下来。

这背后,是几十年来公共投资的严重不足。钱都去哪儿了?要么在华尔街的数字游戏里空转,要么就扔进了无底洞般的军费里。一个连自家后院的路都修不平、桥都护不住的国家,还怎么理直气壮地跟全世界说自己是“山巅之城”?

这种物理上的破败,就像一个信号,告诉我们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灯塔”,可能真的开始漏风了。硬件上的老化只是冰山一角,更要命的是“软件”上的信誉危机。还记得2021年夏天,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时的那一幕幕混乱吗?那简直是美国国际形象的一次大崩盘。

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喀布尔机场那些绝望的阿富汗人追着C-17运输机跑,甚至有人从起飞的飞机上掉下来的画面。美国在那片土地上折腾了整整20年,烧掉了超过2万亿美元,牺牲了数千名士兵,结果呢?

一夜之间,塔利班卷土重来,他们扶持的政府兵败如山倒。最后,美军以一种近乎“逃跑”的姿态,仓皇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所谓的“喀布尔时刻”,打脸的不仅仅是拜登政府,更是整个美国的霸权信誉。

它向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那些盟友们传递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老大靠不住了。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抛弃你,哪怕昨天还跟你称兄道弟、承诺要保护你。一个连承诺都无法兑现的“世界警察”,他的话还有多少分量?

他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跟着大打折扣。军事和政治上的失信,往往和经济上的空心化互为因果。当一个国家不再能通过实打实的制造和创造来引领世界时,就只能更多地依赖军事威慑和金融霸权来维持地位。

可现在,这两根拐杖也开始晃悠了。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飙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光是每年要还的利息,就比很多国家的年度GDP还高。与此同时,各国央行都在悄悄减持美元资产,沙特、印度这些能源大户开始尝试用本币结算石油,就连欧洲的法国也开始用人民币做生意。

美元这张曾经可以满世界“剪羊毛”的王牌,正在慢慢失去魔力。当美国的桥在风雨中飘摇,军队在阿富汗狼狈撤退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中国在干嘛?他们在全世界“铺路架桥”。

你可能听过“一带一路”,但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不妨看点具体的。比如,那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穿过了无数高山峡谷。以前,从万象到中老边境,坐汽车得颠簸两天;现在,坐上动车,几个小时就到了。

这条铁路不光方便了老挝人民出行,还让这个内陆国一下就连上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他们的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卖到中国,甚至走向世界。再把目光投向欧洲,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曾经因为欧债危机一度陷入死寂。

后来中国公司接手运营,短短几年,这个港口就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一跃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全球排名也蹭蹭往上涨。码头上龙门吊林立,集装箱卡车川流不息,给当地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

一个希腊老码头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是中国人救了我们的饭碗。”这些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的铁路、港口、大桥和发电站,就像一条条崭新的血管,正在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背后,是中国无与伦比的基建能力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当别人还在为修一条路、建一座桥扯皮不休时,中国已经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悄悄地改变了世界贸易的版图。这种影响力,不是靠开几场会、喊几句口号就能有的,是钢筋水泥干出来的。

中国的实力,已经藏不住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大展拳脚、输出强大建设能力的国家,回过头来却总对内对外强调:“别捧杀,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凡尔赛,是典型的“装穷”。

但你要真静下心来看看数据,就知道这真不是矫情。没错,我们的GDP总量世界第二,新能源车卖遍全球,5G基站数量一骑绝尘。可你别忘了,我们有14亿人。把庞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4亿,人均GDP一下子就掉到世界排名六十多位,连美国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内部的巨大差距。生活在上海,你可能觉得身边的人均GDP已经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了,但往西走,到了甘肃、贵州的一些地方,那里的老乡们人均年收入可能还不到上海的一个零头。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近5亿人,他们的医疗、教育、养老条件,跟城市比还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一边在建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网,一边还要为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而努力。

更别提那些“卡脖子”的痛点了。我们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光伏板,但造不出最顶尖的光刻机,高端芯片还得依赖进口。我们的歼-20已经很厉害了,但给它提供澎湃动力的航空发动机,跟美国的F-135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这些都是绕不开的现实。所以,当中国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时,不是谦虚,而是一种极其清醒的自我认知。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长在哪儿,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短在哪儿。

不被外界的赞誉冲昏头脑,也不为一时的成就沾沾自喜,而是脚踏实地,一笔一划地去补齐那些历史欠账和技术短板。这种“装穷”,其实是一种战略定力。世界的牌桌上,一个在努力回忆过去的辉煌,另一个则在默默地发着下一轮的牌。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