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外十年后回中国,站在街头愣了半天:这还是我认识的地方吗

你见过一个人站在马路边上发呆发了快十分钟的样子吗?就在上个月,浦东机场出口,一个金发老外拖着行李箱,眼睛直勾勾盯着对面的陆家嘴,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旁边的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了,凑过去问:“哥们儿,第一次来上海?”老外摇摇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憋出一句:“我2015年在这儿待过三年,可是…这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这老外不是个例。最近网上疯传一段视频,把八十年代的北京街头和现在的上海摆一块儿,那反差大得吓人。左边是灰突突的天,满街晃悠的都是二八自行车,老百姓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街边摊子上热气...

你见过一个人站在马路边上发呆发了快十分钟的样子吗?就在上个月,浦东机场出口,一个金发老外拖着行李箱,眼睛直勾勾盯着对面的陆家嘴,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旁边的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了,凑过去问:“哥们儿,第一次来上海?”老外摇摇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憋出一句:“我2015年在这儿待过三年,可是…这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这老外不是个例。最近网上疯传一段视频,把八十年代的北京街头和现在的上海摆一块儿,那反差大得吓人。左边是灰突突的天,满街晃悠的都是二八自行车,老百姓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街边摊子上热气蒸腾,卖的是几毛钱一个的大包子。再看右边,陆家嘴那根632米高的“巨型牙签”戳破天际,磁悬浮列车“嗖”一下就飘过去了,晚上几千架无人机在天上玩花样,组成各种图案。地铁站门口,大爷刷个脸就买菜,掏出手机扫一扫,数字人民币秒到账,整个过程快得你眨个眼就错过了。

这段视频在国外网站上彻底火了。评论区里有个美国大学生质疑:“我们教授天天讲没有多党轮替就搞不成现代化,可中国这四十年GDP翻了三百多倍,八亿人脱了贫,这怎么解释?”一个英国工程师的留言更逗,他说九十年代在东莞的工厂见过工人蹲墙角啃冷馒头,去年出差回去瞅了一眼,整个车间全是机械臂在舞来舞去,质检都用上了AI,他杵在门口足足懵了十分钟:“我该不会是穿越了吧?”

要说这变化哪来的,得往回倒腾四十多年。1978年的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冷得要命。十八个农民围着一盏破煤油灯,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在一张纸上摁下了红手印。这份“生死状”上写的是包产到户,说白了就是把地分给各家各户种,产量超了归自己。当年这事儿可是捅破天的大胆,搞不好要掉脑袋的。结果呢?第二年粮食产量直接翻倍还多,村里人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对那会儿的老百姓来说,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股子劲头很快就吹到了南边。深圳蛇口那边一声炮响,工地上刷着大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个破渔村开始疯了似的长个儿。外国资本进来了,铁饭碗砸了,市场经济开始试水。没几年功夫,这地方就成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心脏。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打火机、东莞的手机壳,跟潮水一样涌到全世界的货架上。几亿农民工背着破行李进城,靠着手上磨出来的老茧,给国家攒下了腾飞的第一桶金。

2001年加入WTO,算是正式拿到了世界大舞台的入场券。不过真正让西方看不明白的是,咱们一边放开市场做生意,一边死死抓着国家战略的方向盘不松手。人家欧美玩金融衍生品玩得飞起,我们在闷头修高铁;别人为了环保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我们不声不响建起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网;全世界都在信“市场能解决一切”的那套理论时,我们却在芯片、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些硬骨头上死磕到底。

当初“中国制造2025”计划刚出来的时候,国外媒体还拿它当笑话讲。现在呢?宁德时代拿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的销量把特斯拉都比下去了,华为被美国卡脖子卡了三年,居然还能掏出一颗自己研发的麒麟芯片——这些事儿放五年前,谁敢打这个包票?

再说执行力这块儿,更让人没话说。在美国修条高铁,能从立项吵到完工,环保组织上街抗议,地主漫天要价不卖地,预算砍了又砍,最后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动工。咱们这边十年时间拉出来四万公里高铁,占了全球总里程的三分之二还多。早上在北京喝豆汁儿,晚上就能在广州吃早茶,就这速度。疫情那三年,差距就更明显了:我们能做到快速封控然后火速复工,有些国家到现在还在为要不要戴口罩撕来撕去。

你自己可能早就习惯了:村里快递通到家门口,县城5G信号满格,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开上了电动车,觉得这不就是日子嘛,没啥稀奇的。可在外人眼里,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拱的劲头,最后堆出来的是世界级的震撼效果。

就拿基建来说,港珠澳大桥连起三个城市,全长55公里,海底隧道、人工岛,硬是在大海里搭出一条巨龙。北京大兴机场,那个造型像凤凰展翅的建筑,四年就建成投用了,设计感拉满不说,实用性也是顶级的。再看看雄安新区,从一片农田到现代化新城,规划图刚出来没几年,高楼就立起来了。这种速度放眼全球,找不出第二个。

科技这块儿的突破更不用提。天宫空间站在轨运行,神舟飞船送航天员上天跟坐火车似的;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精度比GPS还高;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运算速度快得吓人;5G基站建了三百多万个,覆盖率全球第一。这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搞出来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熬了多少个通宵,攻克了多少道难关。

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咱们更是跑到了前头。光伏产业链占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份额,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八年全球领先。走在街上,电动车比油车还常见,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密集。这不是哗众取宠,是实打实的产业转型。

教育和医疗的变化同样不小。九年义务教育早就普及了,现在高中入学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以前看病难看病贵,现在医保覆盖了十几亿人,大病也不至于倾家荡产。虽说还有不少要改进的地方,但跟几十年前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数字化这块儿,咱们玩得是真溜。手机支付普及率全球第一,菜市场买个葱都能扫码。政务服务搬到网上,很多事情在家动动手指就办完了。直播带货、外卖配送、共享经济,这些新玩意儿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方式。一个小县城的农民,拿着手机就能把自家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成绩背后也有代价。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实实在在摆在那儿。有些地方发展太快,配套跟不上,留守儿童、空心村、996加班文化,都是真实存在的痛点。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压力山大,房价高企,结婚生娃都成了奢侈品。这些矛盾不解决,光看GDP数字是没用的。

再说回那个在机场发呆的老外。他后来接受采访说:“十年前我在上海教英语,每天骑着破自行车穿梭在老弄堂里,觉得这城市挺有味道的。现在回来一看,那些老弄堂还在,但周围全是摩天大楼和高架桥,地铁线路多到我认不全。变化太大了,我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这话说得挺实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单纯为了数字好看。高楼大厦能建起来,人情味儿能不能留下来?效率提上去了,幸福感有没有跟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四十多年走下来,成绩是有的,问题也不少。关键是怎么在往前冲的过程中,把步子迈得更稳当些,让更多人能分享到发展的红利,让这个国家不光是快,还能走得更远更好。

你觉得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如果让你选,你是愿意回到四十年前那个慢节奏的时代,还是更喜欢现在这种快得让人眩晕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