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抢当工程师!韩国人只爱医生,专家警告:要出大事

真是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张雪峰就又出来了。但是他这次直播态度变了,变了很多。有家长问文科好不好,他说:“文科很好,前途光明!”他又说了很多文科能做的工作:“编剧,文案,销售,太多了,说不完。”这个变化太快了,一些网友不高兴了。特别是那些听了他的话选了专业的学生,他们诉苦说:进了大学,专业一年比一年差。然后等毕业时,这个专业已经没人要了。 我觉得这件事真值得好好想想。现在热门的专业,五年后还会好吗?如果只是想给孩子找个稳当的专业。选专业不光要看现在,还要能看到以后几年。我看了个韩国纪录片,叫《...

真是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张雪峰就又出来了。但是他这次直播态度变了,变了很多。有家长问文科好不好,他说:“文科很好,前途光明!”他又说了很多文科能做的工作:“编剧,文案,销售,太多了,说不完。”这个变化太快了,一些网友不高兴了。特别是那些听了他的话选了专业的学生,他们诉苦说:进了大学,专业一年比一年差。然后等毕业时,这个专业已经没人要了。

我觉得这件事真值得好好想想。现在热门的专业,五年后还会好吗?如果只是想给孩子找个稳当的专业。选专业不光要看现在,还要能看到以后几年。我看了个韩国纪录片,叫《洞察:人才战争》,很有意思。

片子主要说的是中国和韩国孩子选工作的不同。中国孩子想当工程师,觉得光荣。韩国孩子从小就想当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一样。在韩国,医生工资是工程师的三倍。但是在中国,情况刚好反过来。这部片子在韩国引起了很大震动。韩国人都觉得,再不改,国家就要衰退了。发展靠科技,不是靠那些天天给人做美容的医生。我觉得这话说得对。这个片子对我们认识自己,还有帮孩子做计划,都有很大帮助。

为科技发狂的中国

我们先看中国。制作组采访了姚期智院士,还有一些科技公司的老板。他们拍了一个浙江中产家庭。小郑家是典型的“拼娃”家庭。父母为了小郑能上好学校,买了学区房。平时,父母让孩子接触的都是科学。吃饭看航天新闻,没事学编程,还去参加比赛。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目标就成了工程师。父母很高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社会现在重视科学。今年,杭州出现了很多全球有名气的公司,比如 deepseek。这些公司都聚在杭州,不是瞎碰的。

片子里还采访了刚毕业和毕业多年的学生。他们的想法都被看重了,而且拿到了真金白银的投资。有个叫张伟的,他快毕业了,可以直接拿自己的方案找投资人谈钱。另一个叫李浩翔的,毕业十多年了。他本来学的是生物医学。但是因为他的想法好,投资人给了他很多钱去创业。现在他做的AI眼镜卖到了国外,一年挣上百万。

除了民间创业好,国家也在做大计划。姚期智拿过图灵奖,在美国名校教书。他在零四年被国家请回来了。姚期智说:当时我们不太懂国外研究最先进的东西。国家开放了,很多外国科技公司会进来。如果我们不能自己掌握技术,那么十五年后就会出问题。国家很早就开始规划高科技领域。比如开了“姚班”,培养最厉害的人。

韩国专家讲这个模式时,听起来很羡慕:这个权威学者直接教那些十九、二十岁的学生。教法和教博士一样。这些学生会按照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国家还很有诚意,给行业里的“大牛”很好的待遇和尊重。片子里提到的韩国有名学者,基本都被我们国家请过。他们来中国做研究,不光有研究经费,物质回报也好。他们在这里很受尊敬。

有个教授听到“你可以带两千个博士”时,都惊呆了。超材料的专家李英培退休了,但是复旦把他请来了。复旦给他研究室,住的是五星级酒店。他说:“要是在韩国,我现在可能在乡下种花。”待遇好,年轻人也回来了。零零科技的老板王孟秋,斯坦福博士毕业后回国了。他说:现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不比美国差。这里很开放,资源也多。现在是中国创造,不是中国制造了。教育、环境、资源、政策都在帮忙,这样搞科技,想不出成绩都难。

韩国为了医生狂

我们看看韩国。他们和我们完全相反。我们在发展科技,他们普遍认为:工科没用,学了怎么挣钱?比起学工科,不如找个稳定的工作。有个考了满分的学生,他选了工科,这立刻成了新闻。因为在韩国人高分选工科是浪费。他们觉得:学习好,就该去读医学院。真是荒唐。我得为什么韩国学生这么想去医学院。

韩国医疗和我们不同。那边私立医院多,医生不够。所以医生工资非常高,是工程师的三倍。工资高是因为有壁垒。以前政府想多招医学生,但是医生们立刻大罢工了。所以医生还是稀缺资源。经历过经济危机的人,也羡慕医生稳定,不用担心失业。钱多,又稳定,医学院当然成了韩国最抢手的地方。

很多韩国家庭,孩子刚出生就计划把他送进医学院。入学前,家长就带孩子测智商,看能不能送去特训班。很多学生从小就定目标:要上医学院。有个叫贤正的,四年级开始上医学院数学补习班。五年级就在学初一数学。机构要求,小学六年级前学完初中数学,初中时学完高中数学。高考前要复习十次。

有个高三学生叫珉奎,他四年级就开始准备了。他去大峙洞的自习室学习。出门、睡觉都按自习室规定来。他要是不按时间走,自习室马上联系他爸妈。

学生不光和同龄人竞争,还要和往届生争。去年,首尔大学等名校理科录取的人,有四成以上放弃了入学。很多人是为了复读,想进医学院。今年的医学院新生里,十个人有六个是考过很多次的。有复读的,有休学的,还有已经工作的人。竞争太激烈了,简直是疯了。

结果就是科技人才大量跑了。首尔大学工学院院长说,近五年退学的人超过一百个。就算学生喜欢科技,家长也逼着他们回家复读。学生们开玩笑说:“一学期结束,同学就不见了。”韩国最优秀的人,都去当医生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看到中韩的对比,我觉得韩国人慌是应该的。我们中国出现这样的变化,值得骄傲。但是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片子里有一段旧录像,画面黄黄的。两个年轻科学家很自信,在高速上用皮卡车测自动驾驶。他们当时对未来很有信心。韩国科技快速发展时,工科也曾很热门。那时有“汉江奇迹”。今天变成这样,估计老一辈科学家也没想到。

研究经费被一步步减少,李英培教授很生气,他说:“当时真的要气死了。”很多原因都会让一个行业衰退:全球经济变了,人才都跑去一个地方导致饱和,科研遇到困难。想看清时代的方向,太难了。

我在片子里看到一个特别好的地方。韩国人都说工科不行,但是还是有些学生,他们只凭喜欢,就去搞科技。他们选择的原因让我很感动:他们想让全世界人都能用上自己发明的东西。他们想帮助那些生活不方便的人。他们帮瘫痪的人站起来了,这让他们感到极大的快乐。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们肯定能把专业学好。这种成就感,比只为了挣钱要大得多。

我认为现在真正考验家长的是:别只想着“抓住机会”和找捷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内心的动力。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然后心甘情愿地在自己的选择中努力。这个世界很大,什么样的人都能生存。你们觉得怎么选专业最好?来聊聊吧!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