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拆蒋介石铜像,蒋家移灵大陆梦难圆?
赖清德拆掉蒋介石铜像,蒋家后代还有可能将“两蒋”移灵到大陆吗? 当赖清德当局下令拆除军营内最后一尊蒋介石铜像,甚至要为某些人塑像建公园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自1975年去世后就一直浮厝在台湾桃园慈湖的蒋介石,以及安息于大溪陵寝的蒋经国,他们心心念念的“落叶归根”遗愿移灵大陆安葬,到底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这个问题背后,不仅关乎一个大家族的血脉情结,更牵扯着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之间复杂纠葛的历史脉络。现在岛内“台独”势力当道,处处“去中化”,连历史都要被刻意切割,蒋家后人对此还能做些什么?...
赖清德拆掉蒋介石铜像,蒋家后代还有可能将“两蒋”移灵到大陆吗?
当赖清德当局下令拆除军营内最后一尊蒋介石铜像,甚至要为某些人塑像建公园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自1975年去世后就一直浮厝在台湾桃园慈湖的蒋介石,以及安息于大溪陵寝的蒋经国,他们心心念念的“落叶归根”遗愿移灵大陆安葬,到底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这个问题背后,不仅关乎一个大家族的血脉情结,更牵扯着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之间复杂纠葛的历史脉络。现在岛内“台独”势力当道,处处“去中化”,连历史都要被刻意切割,蒋家后人对此还能做些什么? 或者还能有勇气做什么? 移灵之路,似乎布满了难以逾越的政治荆棘。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病逝。 据其子蒋经国、蒋纬国回忆,弥留之际,蒋介石紧握两子的手,郑重交代后事:“经儿、纬儿,我死后不要下葬,一定要把我葬回大陆”同年4月16日,在奉厝典礼后,蒋介石的灵柩并未下土为安,而是依据遗嘱,以浮厝(即棺椁不落地)的方式暂厝于桃园县的慈湖陵寝。 这一安排,寄托了他生前“有朝一日归葬故土”的深深执念。 1988年1月13日,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也因糖尿病等并发症在台北病逝。 他同样留下心愿回葬大陆,身后灵柩同样采用了浮厝形式,安置在大溪陵寝。
两蒋选择浮厝,绝非单纯遵奉古礼,其深层含义直指“反攻大陆”梦想的无奈延伸。 当他们意识到“光复大陆”遥遥无期时,“落叶归根”便成了维系民族认同与家族根源最根本的期盼。 在他们主政的几十年里,一个中国的原则被视为铁律,任何“台独”言论均属“法理难容”,蒋介石日记中也多次表达过对日本殖民余孽“台独”思想的高度警惕与坚决打压。 慈湖与大溪,因此成了等待归途的临时驿站。
蒋经国晚年,两岸关系悄然解冻。 1987年,他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打开尘封近四十年的交流之门。 彼时,大陆也释放积极信号,强调以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重,寻求共识。 这段时间被许多人视为两岸和平统一可能性最大的“窗口期”。 然而,1988年蒋经国的猝然离世,中断了这一进程。 他精心选择的继承人李登辉,成为历史重要的转折点。
李登辉的上台,是两蒋移灵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也是决定性的巨大障碍。 出身日殖时期“皇民”家庭的李登辉,在掌握权柄后,逐步展露出与两蒋时代截然不同的政治轨迹。 他不仅在内部大力推动“本土化”思潮,更在1999年公然抛出“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性为“特殊国与国关系”,彻底动摇了两岸关系的法理基础。 这一立场为日后“台独”势力的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登辉不仅否定了两蒋的政治路线,更是通过释放政治犯、扶持民进党等方式,亲手“喂大”了“台独”政党的实力。 他甚至在岛内掀起了第一次“去蒋化”浪潮,大量蒋介石铜像被推倒销毁。
正是在李登辉明确转向“台独”、两岸关系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两蒋的移灵问题被现实的冰冷政治彻底冻结。 李登辉时期的“台安全部”等部门,已经展现出对蒋家相关事务的强硬态度。 当时的局势,正如李登辉当局所认定的:如果允许被视为“一个中国”象征符号的两蒋灵柩归葬大陆,等同于变相承认了两岸同属一国的现实,这与其鼓吹的“两国论”严重冲突。 他们不允许任何可能削弱其“台独”逻辑根基的事件发生。 因此,当蒋家提出移灵诉求时,时任当局的反应是毫不留情的“阻挠”。
面对李登辉的强势与国民党内权力的更迭,作为蒋介石次子、蒋经国弟弟的蒋纬国深感忧虑。 他担忧李登辉不仅要在政治理念上否定父兄,甚至可能对两具暂厝的灵柩做出不利之事。 这位在岛内有“大陆派”之称的蒋家重要人物,自知年老力衰,且蒋家势力在国民党内已被李登辉清洗殆尽。 他急切地希望能为父兄完成遗愿。 1996年,蒋纬国请出了关键人物当时旅居美国的宋美龄。 在取得宋美龄对移灵的支持后,具体执行的重担落在了唯一还在台湾政界活跃的蒋家三代核心蒋经国的三子蒋孝勇身上。
带着家族的重托,1996年夏天,蒋孝勇携妻儿秘密访问大陆。 行程包括奉化溪口蒋氏故居祭祖扫墓,以及与中国大陆官方接触。 此行目的有二:一是让孩子们认识祖根故土,完成认祖归宗;二是与大陆方面正式沟通移灵事宜。 大陆方面的回应明确且直白:两蒋虽曾在内战时期犯下错误,最终坚守民族大义,其落叶归根的愿望可以理解。 大陆视两蒋为中国人,同意其归葬故土。 官方公开表达了愿意配合蒋家办理移灵手续的态度。 大陆的开放立场,为移灵排除了来自这一侧的政治障碍。
大陆之行的顺利给了蒋孝勇希望,回到台湾,面对现实政治的高墙,他遭遇了迎面而来的冰封。 李登辉当局基于其“两国论”的顽固立场,断然拒绝了蒋孝勇代表蒋家提出的移灵请求。李登辉政府的逻辑简单粗暴:作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若批准前两任领导人灵柩移往大陆,无异于在实质上承认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处于同一个国家框架内,这与其分裂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 此路不通! 政治现实冷酷地宣告了蒋孝勇努力的失败。 这次挫败不仅关乎移灵一事,更让蒋孝勇对李登辉主导下的台湾政治生态彻底绝望。 不久之后,心灰意冷的蒋孝勇携全家移居加拿大,彻底离开了台湾这个伤心地。
自1996年那次失败的努力之后,随着关键人物蒋孝勇在1996年底即因食道癌病逝,以及蒋经国生前立下“蒋家后代永不从政”的严格遗嘱约束,蒋家后人在台湾政坛几乎完全沉寂。 曾经显赫的家族力量在台岛内已烟消云散。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从陈水扁时期的“大搞正名”、“去蒋化”,到如今的赖清德变本加厉,不断有摧毁蒋介石铜像、更改含有“中正”名称的路名、压缩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史内容等“去中国化”举动,蒋家后人虽然偶有发声(例如台北市长蒋万安作为蒋家后人曾对民进党破坏两蒋文化园区的预算提出过质疑),整体表现极为沉默,未再有过公开或实质性的推动移灵的尝试。 用知情者的话来说:“蒋家已无人有此能力,更无此心力去对抗当前岛内当权的政治洪流了。 ”
最近,根据中新网报道,在赖清德上任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台安全部”已执行指令,将营区内所有蒋介石铜像彻底清除。 赖当局计划用这些空间甚至动用巨额预算(环球网报道称赖清德当局编列了高达数百万新台币的预算),为所谓的“台独”代表性人物建立雕像或主题公园。 这一行为极具象征意义和挑衅性。 赖清德的目标非常清晰,正如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去中化”政策一样,拆除蒋像、铲除与其相关的历史符号,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蒋介石及其所代表的时代,进而切割蒋介石时代所遵循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连接和法理依据。 民进党要通过抹去历史,为构建其虚构的“台独史观”扫除障碍。
在岛内“台独”势力坐大、持续推动“去中化”的政治氛围下,在蒋家后人彻底退出政坛、无法也无力推动的现实下,移灵所需的另一关键环节台湾当局的批准早已成为死结。 民进党无论谁当政,从李登辉到陈水扁、蔡英文再到赖清德,其核心路线就是否定“一个中国”,推动“台独”。 批准两蒋归葬大陆,在民进党看来恰恰是强化了两岸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其政治立场和目标是直接冲突和悖逆的,是绝不会被允许的事情。这成为了实现两蒋遗愿无法逾越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政治藩篱。 桃园的慈湖和大溪陵寝,依然只能作为无奈而永久的等待之地。 移灵的钥匙,似乎已不在当下任何一方的掌握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