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次终于低头认错了?7月19日,莫迪紧急求助传来新消息
莫迪政府“大难临头”,被逼到墙角的印度,这才想起中俄印大联合 西方政坛总爱上演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戏码,这回轮到印度尝到双标苦果了。 莫迪政府最近跳着脚怒骂北约虚伪,谁承想这个惯会左右摇摆的南亚大国,居然红着眼圈重新想起了中俄老朋友。 事情要从大西洋彼岸的一纸制裁令说起,那个总戴着红领带的美国总统突然掀了桌子,把全球能源市场搅得鸡飞狗跳。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时,冷不丁甩出个50天最后通牒,扬言要让俄罗斯原油彻底烂在管道里。 按照这位地产大亨的设想,任何胆敢触碰俄油的国家都得吃套餐。百分...
莫迪政府“大难临头”,被逼到墙角的印度,这才想起中俄印大联合
西方政坛总爱上演"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戏码,这回轮到印度尝到双标苦果了。
莫迪政府最近跳着脚怒骂北约虚伪,谁承想这个惯会左右摇摆的南亚大国,居然红着眼圈重新想起了中俄老朋友。
事情要从大西洋彼岸的一纸制裁令说起,那个总戴着红领带的美国总统突然掀了桌子,把全球能源市场搅得鸡飞狗跳。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时,冷不丁甩出个"50天最后通牒",扬言要让俄罗斯原油彻底烂在管道里。
按照这位地产大亨的设想,任何胆敢触碰俄油的国家都得吃"套餐"。百分百惩罚性关税配上"二级制裁"的毒药。
这可把常年倒卖俄油的印度急得直跳脚,新德里的官僚们突然意识到,华盛顿开出来的所谓"豁免权"原来是张随时作废的支票。
北约秘书长吕特紧跟着唱起白脸,指名道姓教训起中印巴三兄弟。
这番"要么施压普京、要么经济崩盘"的威胁彻底踩了印度痛脚,那位平常说话慢条斯理的印外交部发言人,破天荒对着西方记者来了段火力全开的即兴演讲。
印度官僚们算是看明白了,欧美老爷们的自由贸易原则都是量体裁衣。欧盟一边吸着俄气,土耳其堂而皇之当起俄油中转站,偏要印度人勒紧裤腰带当圣人。
说起莫迪政府的委屈劲,倒让人想起三年前的光景。
俄乌战火刚起那会儿,印度油轮穿梭在阿拉伯海的样子活像贪吃蛇。
西德州轻质原油转手卖给欧盟能翻两倍价钱,当时拜登政府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倒像是默许了新德里这个二道贩子。
谁料风水轮流转,如今尝到甜头的印度反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这待遇落差搁谁都咽不下气。
气急败坏的莫迪政府突然想起了尘封多年的通讯录,那个挂着中俄印三方对话的联络群。
眼瞅着美式制裁大刀随时落下,新德里的外交官们忙不迭要给中俄老友发消息,先前边境上的剑拔弩张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
要说这套路数倒也不新鲜,早年间印度在联合国投票时玩的就是这套墙头草功夫,只不过这回性命攸关的能源饭碗要被砸了,摆姿态的动作难免生硬了些。
这场戏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年跟着美国吆喝的印度如今要回头找中俄撑腰。
有人翻出旧账说,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可是单方面暂停了三方对话机制,现如今突然要"恢复传统友谊",这脸变得比孟买的天还快。
倒不是莫斯科和北京真信了莫迪的诚意,实在是华盛顿的制裁铁锤来势太凶,逼得老对手们不得不暂时放下茶杯谈谈天然气管道。
欧盟各国的表现倒是给印度上了堂生动的双标课。
制裁名单上写着禁止俄油交易,实际上希腊船王们早把油轮注册地改到马耳他。
北溪管道炸了不假,可欧盟每天进口的俄天然气不减反增。
这番神操作把印度看傻了眼,合着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是放在卢浮宫的文物,印度贱民的能源需求就该在恒河里泡着?
印度的遭遇折射出国际丛林法则的本质。
当年跟着美国数落中国买俄油时趾高气扬,如今轮到自己被架上火堆才知滋味。
拜登政府嘴上说着"战略自主",可这自主权显然不是给新德里预备的。
有趣的是,如今印度威胁要拉中俄组建能源同盟,活脱脱应了那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老话。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所谓"二级制裁"根本是张画饼。
且不说美国国会还在为具体条款扯皮,单是强行切断中印能源生命线的后果就够华盛顿掂量三年。
毕竟全球通胀的幽灵还在游荡,真要闹得中印巴集体掀桌子,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怕是要提着猎枪冲进白宫讨说法。
莫迪政府的这番折腾,倒像极了市集里跟小贩砍价的主妇。
美国涨价就搬出中俄当筹码,俄罗斯打折又拿美印友谊说事。
这套左右通吃的把戏在和平年代或许管用,可碰上大国博弈的白刃战,新德里的投机主义迟早要碰得头破血流。
说到底,国际舞台从不同情骑墙派,印度的战略焦虑症要想根治,光靠在中俄美之间耍花枪怕是不够看的。
当印度外交部高调宣布要重启三方机制时,德里街头的油罐车还在排队等着装俄油。
莫迪政府的实用主义哲学倒是贯彻得彻底,边境上的对峙不妨碍谈判桌上的交易。
只是这反复无常的做派,让人不禁想起印度神话里搅动乳海的罗刹,既想分得长生甘露,又不愿舍弃阿修罗的魔性。
这场能源危机终将检验印度的外交成色,看这个自诩的"未来超级大国"究竟是真有金刚钻,还是只会玩借力打力的杂耍功夫。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