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悬赏1200大洋要他命,他反手就端了敌人一个班!
日军悬赏1200大洋要他命,他反手就端了敌人一个班! 在山东莒县那个地方,你要是跟老一辈人提起孟庆友这个名字,那话匣子可就收不住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火的老人,眼里都会放光。 说起来,在那个年代,想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干点事,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偏偏就有这么个猛人,不光干了,还干得风生水起,把日伪军搅得是天翻地覆。 日本鬼子当年恨他恨得牙痒痒,公开贴出布告,悬赏1200块大洋要他的人头。好家伙,1200块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概念?足够在乡下盖一院阔气的青砖大瓦房,再买上几十亩好地了。这笔钱,足...
日军悬赏1200大洋要他命,他反手就端了敌人一个班!
在山东莒县那个地方,你要是跟老一辈人提起孟庆友这个名字,那话匣子可就收不住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火的老人,眼里都会放光。
说起来,在那个年代,想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干点事,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偏偏就有这么个猛人,不光干了,还干得风生水起,把日伪军搅得是天翻地覆。
日本鬼子当年恨他恨得牙痒痒,公开贴出布告,悬赏1200块大洋要他的人头。好家伙,1200块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概念?足够在乡下盖一院阔气的青砖大瓦房,再买上几十亩好地了。这笔钱,足够让任何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动心。
可他们要找的这个人,特征实在太明显了。个子高大,往人堆里一站就冒头,脸上还有一片麻子。按理说,干侦察这一行的,最忌讳的就是长相有特点,这不等于把“我是目标”四个字写在脸上吗?
鬼子和汉奸们估计也觉得,找这么个人,跟按图索骥差不多,简直是送上门的功劳。
可他们都想错了。这个叫孟庆友的汉子,就是个天生的“演员”。他把所有人都觉得是累赘的体貌特征,硬生生变成了自己的护身符。
他带着手下的侦察员,今天扮成走街串串的货郎,挑着担子在敌占区里吆喝;明天又换上一身破烂衣裳,成了逃难的农民,满脸愁苦地混进城里。那演技,放到现在,高低得是个影帝级别的。
有一次,上级交给他一个任务,说五天之内,必须抓一个嘴里能掏出东西的汉奸头目。这任务可不轻松,那些汉奸比泥鳅还滑。
孟庆友听完,咧嘴一笑,伸出三根手指头:“用不了五天,三天!三天后,您就等着审人吧。”
大伙儿当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觉得他是不是把话说的太满了。
结果第三天,孟庆友真就带着人回来了。不止抓了那个汉奸头目,还顺手牵羊,把他手底下的一整个班,十几号人,连人带枪,一个不少地全给“请”了回来。他跟几个战友就扮成普通老百姓,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就把事给办了。
这下子,孟庆友“捕敌神枪手”的名号,在整个莒县敌后根据地,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他的传奇故事,那真是一桩接一桩。隔三差五就往根据地送“礼物”,不是几个俘虏,就是几杆崭新的三八大盖。最悬的一次,他竟然直接化装成伪军的一个大官,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敌人的秘密军事会议。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屋子伪军军官和日本顾问正襟危坐,烟雾缭绕,在地图上比比划划,商量着怎么“围剿”八路军。而他们要对付的八路军侦察连长,就坐在他们中间,端着茶杯,一边点头附和,一边把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进攻路线,一字不落地全记在了脑子里。
等他从容地走出会议室,敌人未来半个月的作战计划,已经清清楚楚地摆在了我们指挥员的桌上。你说,这仗还怎么打?鬼子能不气得跳脚吗?
敌人也不是傻子,吃了这么多亏,早就把他列为眼中钉、肉中去。派出去的特务、汉奸,一波又一波,跟苍蝇似的围着他转,可每次都被他神奇地化解了。他就像是长了前后眼,总能提前嗅到危险的气味,然后金蝉脱壳。
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不是民间演义,也不是评书话本。在莒县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里,有一枚勋章,静静地证明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一切。
那是一枚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勋章是八角形的,中间是延安的宝塔山,上面一颗红星闪耀。这枚勋章是1955年国家为了表彰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功勋卓著的将士而设立的。孟庆友在1944年就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这枚勋章,正是对他整个抗战生涯功绩的最高肯定。
这枚勋章,不仅仅是孟庆友一个人的荣耀。它的放大版雕塑,如今就矗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广场上。它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像孟庆友一样,在最危险的角落里,用智慧和胆魄为这个民族的生存而战的无名英雄。
他们没有留下太多的照片,甚至很多人的名字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里。可他们做过的事情,就像这枚勋章上的刻痕,永远不会被磨灭。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些故事,我心里都挺感慨的。我们今天总说这个是英雄,那个是偶像。可回过头看看孟庆友这样的前辈,才觉得什么叫真正的硬核。他不是靠着飞机大炮,就是在敌人的心脏里跳舞,靠的是什么?是脑子,是胆量,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这种英雄,不是被塑造出来的,是从血与火里实打实滚出来的,他的传奇,比任何剧本都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