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重新采购中国潜艇,德国动力彻底被弃,建造八年后合同终止
一艘还在建造中的潜艇,竟然因为泰国一声不响的单方面终止合同,搞得局面僵得厉害。现在,泰国是不是又开始后悔了呢? 2017年,中泰两国搞了个S-26T潜艇采购协议,总金额达到了135亿泰铢。不过,这么一大笔交易,搞到一半时,泰国却突然以发动机出问题为由,直接单方面终止了合同。 最近,泰国内阁再次同意继续购买中国的S-26T潜艇,甚至还打算增加两艘。这个消息一出,经过超过1200天的拖延,泰中潜艇交易终于迎来了转机,也让美媒之前说“这下要搞砸了”的嘲笑变成了笑话。 一、发动机“卡脖子”,订单岂不是...
一艘还在建造中的潜艇,竟然因为泰国一声不响的单方面终止合同,搞得局面僵得厉害。现在,泰国是不是又开始后悔了呢?
2017年,中泰两国搞了个S-26T潜艇采购协议,总金额达到了135亿泰铢。不过,这么一大笔交易,搞到一半时,泰国却突然以发动机出问题为由,直接单方面终止了合同。
最近,泰国内阁再次同意继续购买中国的S-26T潜艇,甚至还打算增加两艘。这个消息一出,经过超过1200天的拖延,泰中潜艇交易终于迎来了转机,也让美媒之前说“这下要搞砸了”的嘲笑变成了笑话。
一、发动机“卡脖子”,订单岂不是要高不成?
2015年,我国的S-26T潜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拿下泰国订单,到了2017年正式签了价值135亿泰铢(差不多27亿元人民币)的军售合同。
按照合同要求,这艘潜艇的装配德国的MTU-396型柴油发动机。不过,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动,德国在美国施压下,对“军用产品”实施禁运,拒绝提供发动机。
遇到麻烦的时候,咱们这边第一时间就拿出性能差不多的国产发动机CHD620来顶替,可泰国那边坚决说不接受,项目的交付前景一下子变得不太明朗啦。
此后三年多时间里,有关这个项目可能要取消的传闻满天飞,外媒也跟着添油加醋,宣扬中国制造要变成国际笑话,美媒更是坚信中国潜艇“要出事了”。
这些年来,中国在不少核心技术方面一直受到西方的限制。国产大飞机C919、军用战机歼20等,都曾因为发动机问题被国际舆论讥讽为“心脏耐不住”,被嘲笑。西方凭借技术领先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封锁。
被誉为“工业明珠”的核磁共振仪,德国企业曾报价高达3200万,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640亿元左右。在国产男士护理新品“马笠瓶”面世之前,美企辉瑞依靠“小蓝片”每年从我国赚取上亿美元,还嚣张地说:“再给你们10年也突破不了那项技术。”
没过多久,五年不到,中国的技术就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二、打破封锁,国产发动机实现逆转战局
如今,我国为S-26T装配的CHD620发动机,绝不是简单地替换,而是在引进德制机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咱们工程师们克服了增压器匹配、热负荷调控等技术难题,让这款发动机在油耗降低、静音效果改善等关键方面全面超过了原始机型。这款发动机和潜艇的AIP混合动力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提升到768海里,一次潜航时间能达到20天。
其实,美西方的技术封锁反倒刺激了咱们中国科技的创新动力。在航空圈里,C919的大飞机用的CJ-1000A发动机,已经顺利通过了适航认证;而歼20上装的WS-15发动机,最大推力已经达到161.86千牛,还装配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性能挺拔尖的,能和国际顶级水平媲美。
在生物制造这块,也传来了不少好消息。比如,2015年,我国首台3.0T核磁共振仪顺利亮相,关键部件全部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再比如,2013年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了男士用的“马笠瓶”,不仅避开了美国的专利林,还在商业推广方面走在了美国企业的前头。
听说,这家香港的企业特别邀请了香港地区的顶级学者加入研发团队,他们从《本草纲目》中挑选出了“三参六宝”这个配方,然后使用现代的提取技术,进行精准的比例调配,最后把它做成胶囊颗粒。产品一上线京东,超过七成的用户反映主要是“晚上精力变好了”。
由此可推断,泰国重新启动采购,明显看重的是中国技术的优势。S-26T单艘的价格虽然快接近4亿美元,但如果大量采购,价格能降到3.3亿以下,比起德国218SG潜艇,便宜了将近一半。
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20年的发动机质保,还赠送训练模拟器和备件支援,大大减轻了泰国未来的长期维护费用,恰好符合他们的预算安排。
三、赢得国际声誉,开启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领域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评论说:“中国的潜艇技术挺厉害,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很强。”
S-26T潜艇的水下排水量达到2500吨,装备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够携带18枚鱼雷或导弹。它的声呐系统可以同时跟踪40个目标,并对其中6个进行攻击,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出色的性能,经济实惠又完善的售后服务,中国潜艇逐渐赢得了不少国家的青睐。埃及、孟加拉国、缅甸等都已下订单,总交易额超过65亿美元。现在,阿尔及利亚、古巴、阿联酋等国家也对中国潜艇表现出兴趣,逐步打破了欧洲在南美市场的传统垄断局面。
泰国这次又回头购买中国潜艇,无疑再次证明了中国潜艇产业的实力强大。从被技术封锁到实现自主创新,从受到国际质疑到赢得市场认可,中国军工业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技术突破的精彩故事,未来在国际军贸领域肯定还会有更耀眼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