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牛市还能跟吗?主力资金悄悄撤退,散户别接最后一棒!
每日万亿以上的成交量,这可不是什么牛市狂欢的信号,反而是主力在悄悄出货的迹象!想想看,当所有人都挤在科技股里追涨时,谁在默默数钱? 2025年9月,TMT赛道周线7连阳后突然放量横盘,单日成交屡破万亿,但股价却难创新高。这一幕背后,是获利盘借散户亢奋情绪悄然撤退。历史总是相似:去年10月初和今年4月初,市场也曾在一周内出现个股腰斩的惨剧。眼下,科技股的狂热炒作,各种利好消息乱飞、散户情绪亢奋,恰恰是顶部区域的典型特征。热闹的地方,往往最危险。 科技股虽然仍是话题中心,但资金流向已经发生变化,2...
每日万亿以上的成交量,这可不是什么牛市狂欢的信号,反而是主力在悄悄出货的迹象!想想看,当所有人都挤在科技股里追涨时,谁在默默数钱?
2025年9月,TMT赛道周线7连阳后突然放量横盘,单日成交屡破万亿,但股价却难创新高。这一幕背后,是获利盘借散户亢奋情绪悄然撤退。历史总是相似:去年10月初和今年4月初,市场也曾在一周内出现个股腰斩的惨剧。眼下,科技股的狂热炒作,各种利好消息乱飞、散户情绪亢奋,恰恰是顶部区域的典型特征。热闹的地方,往往最危险。
科技股虽然仍是话题中心,但资金流向已经发生变化,2025年8月至9月,北向资金和机构资金开始减持科技仓位,转而流入低位滞涨板块,如红利策略和自由现金流行业。银行、消费电子等此前被遗忘的角落,正迎来左侧投资者的布局。
一轮牛市中,主线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哪怕科技还是长期主线,上涨的也可能不再是当前热门行业。散户们热衷“摘花”,追逐高位股,却忽略了“种花”,布局低位价值股。结果呢?当主线切换时,追涨的人很容易成为接盘侠。
右侧交易者,追求短期波动和换手率的玩家,还在科技股里搏杀,凭借高频交易收割他人,但他们也面临巨大风险,TMT赛道成交量虽高,却难掩出货本质,只要有成交,就有人离场。而左侧交易者则早已行动,他们从3个月前就开始兑现科技利润,转向潜伏低位股。这些投资者持股周期常达3年以上,不惧时间等待。
两种策略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一方相信“鱼多的地方好钓鱼”,另一方坚信“耐心种树终成荫”。当前行情下,短线博弈效率虽高,但代价可能是2025年利润在一两周内亏光。
指数层面,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尚未明确见顶,但个股分化剧烈:科技股大起大落,低位股稳步攀升。成交量悖论凸显,万亿成交既代表活跃度,也暗示多空对决白热化。融资盘风险不容忽视:杠杆资金在科技股中高度集中,一旦调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场內结构更是错综复杂: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交织,让预判变得几乎不可能。例如,2025年9月的行情中,科技股单日波动可达10%,但整体趋势却呈横盘格局。这种环境下,赚钱难度陡增,亏钱却轻而易举。
中期调整可能突如其来,2024年10月初,市场在一周内暴跌20%,多个科技股腰斩,2025年4月初,类似剧情重演。当前,科技股放量横盘正是出货标志,如果市场加速冲顶,调整或不可避免。仓位管理成为关键:短线投资者需严格设置止损,控制仓位;左侧投资者可分批建仓低位板块,避免all-in。
板块配置上,科技、红利、现金流的合理配比能分散风险,记住,股市永远只有少数人盈利,大家都在欢呼时,不要忘记危险随时会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