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到你老板:所谓“安全感”,不过是一场精心计算的交易
朋友的公司最近在大搞企业文化,核心抓手就俩字:安全。 不是生产安全,是心理安全。 说是要让每个员工,哪怕是实习生,都敢在会上拍着VP的桌子说,你这个想法,我觉得不行。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棒?特别Google?特别有一种硅谷精英味儿? 然后呢?然后那个唯一一个真的信了这话,在会上弱弱地提了点不同意见的倒霉蛋,在下个季度的绩效评估里,拿到了一个“有待提升”。 理由是“团队协作精神不足,沟通方式有待优化”。 你看,魔幻现实主义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所谓的“强大”,所谓的“庇护弱小”,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句...
朋友的公司最近在大搞企业文化,核心抓手就俩字:安全。
不是生产安全,是心理安全。
说是要让每个员工,哪怕是实习生,都敢在会上拍着VP的桌子说,你这个想法,我觉得不行。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棒?特别Google?特别有一种硅谷精英味儿?
然后呢?然后那个唯一一个真的信了这话,在会上弱弱地提了点不同意见的倒霉蛋,在下个季度的绩效评估里,拿到了一个“有待提升”。
理由是“团队协作精神不足,沟通方式有待优化”。
你看,魔幻现实主义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所谓的“强大”,所谓的“庇护弱小”,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句写在PPT首页,说给投资人听,印在HR宣传手册上钓应届生的骚话。
真正的强大是什么?是你明明有一万种方法让那个弱者闭嘴,让他消失,让他社会性死亡,但你选择了听他说完那些你觉得很刺耳的屁话。
然后你还得琢磨一下,这屁话里,是不是有那么一丝丝道理。
这玩意儿,难。
难于上青天。
就像很多人特喜欢看《资治通鉴》,觉得里面都是帝王心术,权谋宝典。比如唐太宗和魏征那段子,都快盘出包浆了。说李世民多牛逼啊,魏征天天追着屁股骂,他不仅不砍人,还把魏征当镜子,成就了“贞观之治”。
这故事听着特热血,好像只要老板心胸开阔,公司就能纳斯达克敲钟。
但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
李世民是拿下了天下,把所有能打的都打服了,坐稳了龙椅,他才有底气玩儿这套“纳谏”的高端操作。魏征的存在,对他来说,不是威胁,而是一个系统bug检测器,一个免费的压力测试工具。
用一个杠精来对冲一群马屁精,维持朝堂的动态平衡,这叫风险管理,叫帝王制衡术,跟你想的那个温情脉脉的“老板我拿你当兄弟”不是一回事。
你再看秦始皇,为啥就容不下一个说真话的?因为他心里虚。六国是灭了,但人心没服,脚下的土地每天都在发生404,他需要的是绝对的控制,是命令的绝对执行,任何一点杂音都可能被他脑补成“刁民又想害朕”。
所以你看,所谓的“让弱者感到安全”,从来不是什么道德选项,而是一个纯粹的实力选项,一个基于成本和收益的精密计算。
当维护一个弱者的成本,低于干掉他所带来的风险时,强者才会选择“庇护”。
当一个弱者的存在,能为强者带来更大价值时,强者才会选择“庇护”。
刘邦的“约法三章”为什么比秦始皇的严刑峻法牛逼?因为在那个天下大乱,人命不如狗的时代,“安全感”本身就是最稀缺的硬通货。刘邦用一个几乎零成本的承诺,撬动了最大的人心杠杆。老百姓一看,哟,这个新老板好像不拿我们当耗材,那就跟他干呗。
人心,就是最早期的流量。
这套逻辑,从古代到今天,内核一点没变,只是换了身皮。
职场里,你那个天天把“赋能”、“成长型思维”挂嘴边的领导,是不是真的强大?
别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当项目搞砸了,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责任在我,我们复盘看怎么改进”,还是第一时间拉个会,挨个问“这是谁的锅?”
当你的方案被客户喷得一无是处,他是安慰你说“没事儿,客户傻逼,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你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好?”
那个敢于推翻总监方案的工程师,那个敢在会上畅所欲言的实习生,他们之所以“敢”,不是因为他们头铁,而是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这家公司的评价体系里,“创造价值”的比重,远大于“听话”。
微软的纳德拉,天天讲同理心,讲成长型思维,那是因为在他上任之前,整个微软的内部斗争都快把公司搞死了。KPI导向下,部门墙高耸,谁也不服谁,创新基本等于零。他必须砸碎这个内耗的壳,让信息和人才自由流动起来,公司才能活下去。
所谓的“心理安全”,本质上是为了“利润安全”。
是为了让你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心甘情愿、并且毫无保留地,把脑子里的那点东西全都掏出来,变成公司的代码、专利和财报上的数字。
它是一种更高级的“圈养”。
生活里也一样。
你以为的好朋友,是那个天天跟你吃喝玩乐,夸你牛逼的?
拉倒吧。
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欠了一屁股债,老婆跟人跑了,出门被狗咬了,全世界都觉得你是个废物的时候,默默给你转了五千块钱,然后发了条微信说:“别急,慢慢来,不够再说。”
他甚至不问你发生了什么,也不给你讲一堆“我早就跟你说过”的大道理。
因为在那一刻,他知道你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评判,而是一种“你就算烂成一滩泥,也依然有人接着你”的安全感。
这份安全感,比任何雄辩都有力量。
刘备带着几十万老百姓逃难,被曹操的精锐骑兵追着砍。身边人都劝他,大哥别管这些人了,咱们赶紧跑路吧,不然都得死。
刘备说什么?“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这话太漂亮了,太伟光正了。
但你翻译翻译,什么叫“以人为本”?
在那个时代,人,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兵源,是税收,是生产力。他带着百姓跑,等于是在曹老板眼皮子底下,做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数据迁移。
他保护的不是一群累赘,而是蜀汉政权的根基。
这份“仁德”,是他所有政治叙事中最性感的一笔,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所以你看,历史和现实,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你剥开一层温情脉脉的道德外衣,里面是冷冰冰的利益计算;你再剥开一层利益计算,里面可能又藏着一丝超越利益的人性闪光。
强者的世界,就是在这两极之间反复横跳。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第一件事不是大裁员,而是跟所有员工恳谈,鞠躬,拜托大家一起努力。员工感受到了被尊重,而不是被当成成本项,于是爆发了惊人的能量,一年就扭亏为盈。
你觉得这是纯粹的鸡汤?
不,这是最高明的管理学。因为稻盛和夫算过一笔账,裁员带来的短期成本节约,远远比不上军心涣散、人心流失所造成的长期内耗。稳住人心,才是最高效的降本增增效。
保护弱者,从来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它更像是一个顶级的操盘手,搭建了一个能让所有要素自由生长、碰撞、最后价值最大化的生态。
谷歌那个著名的“亚里士多德计划”,研究了半天高效团队的秘诀,最后得出的结论土得掉渣:在一个好团队里,每个人说话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大家都能表现出自己的脆弱。
翻译一下就是:没人怕因为说错话而被吊路灯。
当恐惧消失,创造力才会像野草一样疯长。
所以,别再迷信那些肌肉发达、嗓门洪亮、能一拳打死一头牛的所谓“强者”了。
真正的强大,是一种秩序的建立能力,一种价值的整合能力,一种能够对抗不确定性的冗余能力。
这种能力,往往表现得非常“柔软”。
是深夜里为你留的那盏灯。
是困境中那句“别怕,有我”。
是老板在整个部门都搞砸了的时候,对外说的那句“所有责任,我来扛”。
它像水,看似无形,却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
当你本身的存在,就能成为别人的安全感时,你才真正拥有了力量。
这种力量,写不进KPI,但能穿越周期。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