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重大利好!节后A股这4条主线不容错失,机构关注名单推出
你有没有想过,电子产品领域竟然出现了“旧款比新款贵一倍”的反常现象? 2025年6月,DDR4内存的现货价格飙升至12.3美元,而同容量的DDR5价格却只有6.053美元。 这种价格倒挂背后,是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纷纷停产DDR4,将产能转向高端产品的结果。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失衡正引发连锁反应,而这场风暴恰好为国内企业打开了黄金窗口。 存储芯片涨价的浪潮从2025年初就开始酝酿。 4月,三星率先停产DDR4颗粒,转向生产DDR5、LPDDR5及HBM。SK海力士也同步将DDR4产能压缩到20...
你有没有想过,电子产品领域竟然出现了“旧款比新款贵一倍”的反常现象? 2025年6月,DDR4内存的现货价格飙升至12.3美元,而同容量的DDR5价格却只有6.053美元。 这种价格倒挂背后,是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纷纷停产DDR4,将产能转向高端产品的结果。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失衡正引发连锁反应,而这场风暴恰好为国内企业打开了黄金窗口。
存储芯片涨价的浪潮从2025年初就开始酝酿。 4月,三星率先停产DDR4颗粒,转向生产DDR5、LPDDR5及HBM。SK海力士也同步将DDR4产能压缩到20%左右。到了9月,闪迪宣布全渠道产品提价超10%,美光科技更是通知渠道商涨价20%-30%。不到半年时间,DRAM价格指数已经上涨约72%。
这场涨价潮的核心推动力来自AI革命的爆发。单台AI服务器需要配备3TB以上内存和PB级存储,远超传统服务器的需求。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计接近千亿元 。全球云厂商的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超50%,直接点燃了存储芯片的抢购潮。
供给端却在不断收缩。除了国际巨头减产,环保限产、资源枯竭等因素也在制约产能。 刚果金停止钴出口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这种供需失衡让存储芯片市场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
便随着海外巨头纷纷退出传统产品线,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长江存储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让3D NAND芯片的存储密度突破15 Gb/mm²,超越了三星和SK海力士。 其消费级品牌“致态”在京东双11的SSD销量甚至超过了三星。长鑫存储的DDR5良率达到80%,单位晶圆成本比韩国厂商低15%-20%,还向华为交付了HBM3样品。
在电池与储能领域,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同样明显。《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设定了2027年装机1.8亿千瓦的目标,将市场预期转为政策底线。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1.3吉瓦,同比增长110%。 8月份招标量同比增超5倍,海外订单增长220%,头部企业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宁德时代宣布量产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推出全球首款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 亿纬锂能的第30万颗储能专用大方形电池在荆门工厂下线,目前处于满产状态。 阳光电源的PowerTitan3.0系统单柜容量全球最大,2024年出货市占率达到25%。
有色金属板块同样不容忽视。 国际金价持续大涨的同时,铜、镍、钨等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美联储降息预期削弱美元,加上新能源和AI基建对金属需求的拉动,共同推升了价格。 紫金矿业、江西铜业等龙头企业的业绩直接受益于这波行情。
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四季度迎来密集催化。9月底到10月初,特斯拉在华审厂和Gen3定型将释放供应链订单,5000台试产即将落地。 10月,宇树科技可能递交IPO,小鹏在10月24日发布新机器人并披露2026量产规划。 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将发布Gen3方案,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的机器人也会亮相鸿海科技日。 12月,小米机器人可能发布,进一步强化2026年爆发预期。
绿的谐波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市占率超过60%,适配特斯拉和优必选等机器人厂商,2025年第二季度相关收入占比已超50%。鸣志电器为特斯拉Optimus提供手部关节微特电机,柯力传感的六维力传感器是国产唯一量产产品,供应Optimus手指力控。
储能领域的政策支持还在加码。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 各地方也推出细化政策,如广州白云区鼓励“储能+新能源”“储能+微电网”模式创新。 技术层面,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在存储芯片设备领域,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长江存储供应链中占据超40%份额,是232层3D NAND量产的关键供应商。2024年向长江存储交付85台刻蚀设备,合同金额超20亿元。拓荆科技的薄膜沉积设备在长江存储供应链中占比超25%,2025年第一季度再获15台订单。
有色金属的上涨逻辑有着坚实支撑。新能源车、光伏等产业对铜、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低库存放大了价格波动。国内战略金属出口管制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收紧了产能。紫金矿业、江西铜业等企业凭借资源储备优势,在这轮行情中表现突出。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汇川技术在国产伺服系统市占第一,掌握机器人电机和驱动器核心技术。双环传动的子公司环动科技供应RV减速器给头部机器人厂商。五洲新春的行星滚柱丝杠适配特斯拉Optimus,已向其供应链送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