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少真的尽力了,轰24分9助攻,31分惨败太心酸。
那块冰冷的记分牌上最终定格的比分是132:101,足足31分的差距,刺眼得像正午的太阳,直接宣告了国王队的一场溃败。 可你要是把目光从那扎眼的比分上挪开,瞅一眼威斯布鲁克的数据栏——24分、6个篮板、9次助攻,这他娘的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场惨败里该有的数据。 这感觉,就像你看了一部悲情英雄电影,主角浑身是血,打倒了无数敌人,最后一回头,发现自己的城邦早就被烧成了灰。 比赛开始前,气氛其实还挺微妙的。 一边是如今雷霆的绝对核心,打法冷静得像个精密仪器的亚历山大;另一边,则是曾经用一腔热血点燃了整个俄...
那块冰冷的记分牌上最终定格的比分是132:101,足足31分的差距,刺眼得像正午的太阳,直接宣告了国王队的一场溃败。
可你要是把目光从那扎眼的比分上挪开,瞅一眼威斯布鲁克的数据栏——24分、6个篮板、9次助攻,这他娘的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场惨败里该有的数据。
这感觉,就像你看了一部悲情英雄电影,主角浑身是血,打倒了无数敌人,最后一回头,发现自己的城邦早就被烧成了灰。
比赛开始前,气氛其实还挺微妙的。
一边是如今雷霆的绝对核心,打法冷静得像个精密仪器的亚历山大;另一边,则是曾经用一腔热血点燃了整个俄克拉荷马城的拉塞尔·威斯布鲁克。
两代雷霆传奇,隔着球场相望,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爷的青春回来了”和“时代变了”的混合味道。
ESPN那帮专家赛前预测雷霆能赢9.5分,说实话,我觉得他们还是保守了。
说回威少,这哥们儿最近刚破了个记录,成了NBA历史上抢篮板最多的后卫。
你听听,一个后卫,成了篮板王,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股子不讲理的生猛劲儿。
他自己也说了,会把每一场都当硬仗来打。
国王签他来的时候,估计想的是找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带带替补,结果没成想,威少硬是把自己打成了这支队伍里最像“威震天”的那个人。
比赛一开打,国王队就像没睡醒一样,雷霆一个4:0直接把他们叫醒。
尤班克斯倒还行,连着两个中投,算是给主队续上了点颜面。
但雷霆那边,亚历山大一个突破暴扣,米切尔造犯规加中投,打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国王这边呢?
进攻便秘,防守漏风,眼瞅着分差就要被拉开到两位数了。
这时候,谁站出来了?
还是那个35岁的威少。
一记三分,手起刀落,球就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篮筐,硬是把悬崖边上的国王给拽了回来。
雷霆那边刚要起势,想一波流带走比赛,威少就跟个救火队员似的,又是一记三分,再来一个翻身后仰跳投。
第一节,国王最多落后了12分,是威少一个人连砍8分,硬生生把比赛的悬念给打了回来。
看他那架势,真有种“看我横刀立马,唯我威大将军”的悲壮感。
可篮球这玩意儿,终究不是一个人就能玩的转的。
第二节,国王的内线防守简直成了一个笑话。
雷霆的哈尔滕施泰因在篮下予取予求,补扣、上篮、吃饼,跟逛自家后花园似的,半场没打完就砍下20+10,把国王的内线搅得天翻地覆。
威少在场上拼了命地传球,助攻德罗赞投三分,助攻拉文进远投,想把全队都盘活。
但问题是,其他人就像断了电的机器人,偶尔闪一下光,然后就又没了动静。
拉文的退化真是让人看着心疼。
想当年在公牛,他也是能飞天遁地的全明星,怎么到了国王,就打得这么畏首畏尾,把自己活生生打成了一个角色球员?
德罗赞倒是投进了几个三分,可国王需要的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中投靓仔,而不是一个偶尔开张的定点射手。
于是,你能看到一幅极其拧巴的画面:威少在场上既当爹又当妈,拼命得分,努力串联,一次次把即将熄灭的火苗重新点燃。
而他的队友们,则在一次次的失误和漏人中,把他的努力挥霍一空。
半场结束,分差被拉开到14分,比赛的基调,其实在那一刻就已经定下了。
下半场,基本上就是垃圾时间了。
国王队再也没能组织起像样的反击,分差越拉越大,最终输掉了31分。
这场球,你不能说雷霆打得有多么惊为天人,亚历山大稳定输出,哈腾内线爆发,全队多点开花,他们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而国王队呢?
更像是一辆零件七零八落的破车,只有一个性能爆炸的发动机在疯狂轰鸣,可车身早就散架了。
威少今天打得有多好,就显得国王这支队伍有多么让人失望。
他依旧是那个能用一己之力改变比赛走势的男人,他的油箱里还有油,他的心里还有火。
但篮球比赛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一个人的英雄主义,往往敌不过五个人的集体迷失。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威少懂这个道理,他也在这么做。
可惜,他能带得动数据,却真的带不动这支国王队了。
比赛结束后,看着他离场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点心酸。
这或许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与残忍吧,总有英雄,也总有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