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标第三子朱允熥成了皇太孙登基,朱棣还反吗?

朱元璋历经十六载征战,终登帝位,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史称明太祖,时年四十一岁。他依照儒家与法家原则,确立皇位继承规则,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将发妻马氏所生的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安排其继承皇位。然而,朱元璋苦心经营二十五载的基业,最终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彻底调整既定方针,另寻出路。 朱标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儿子,1355年出生于太平。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得知嫡长子降生的消息后,他十分欣喜。朱元璋之所以如此高兴,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1360年,朱标年仅六岁,朱元璋便为他聘...

朱元璋历经十六载征战,终登帝位,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史称明太祖,时年四十一岁。他依照儒家与法家原则,确立皇位继承规则,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将发妻马氏所生的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安排其继承皇位。然而,朱元璋苦心经营二十五载的基业,最终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彻底调整既定方针,另寻出路。

朱标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儿子,1355年出生于太平。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得知嫡长子降生的消息后,他十分欣喜。朱元璋之所以如此高兴,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1360年,朱标年仅六岁,朱元璋便为他聘请学识渊博的学者,教授他识文断字,这些老师中就有德高望重的宋濂。

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朱标被封为世子。

在朱元璋的期望中,宋濂等大学者的悉心培养下,朱标自幼便通晓儒家典籍。他性情温和敦厚,充满仁爱之心,与朱元璋的个性截然不同,对于自己的兄弟们,无论是同母还是异母的,都展现出极大的宽容。弟弟们屡次犯下过失,朱标总是从中斡旋,尽量减轻他们的责罚,因此他在弟弟们之间享有极高的声望,可以说,只要朱标健在,弟弟们中没有谁敢觊觎帝位。

1368年朱元璋即位建立明朝后,立即册立嫡子朱标为皇储,他极有可能成为明朝的继任者。朱元璋对朱标的教导十分用心,并且投入了大量资源。

为朱标遴选德才兼备且经验丰富的官员担任辅佐,诸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刘基等人,他们皆系开国元勋,乃朱元璋倚重之朝中要员。朱元璋此举意在,待其率军出征之际,由太子朱标代为管理朝政,同时亦便于众臣辅佐太子。

朱元璋另外为朱标设立了一座宏伟的殿堂,这座殿堂里存放着形形色色的典籍。

朱棣另外特意召集许多博学之士,让他们轮流给皇太孙朱标以及他的其他兄弟们传授学问,同时安排了十几个年轻才俊作为陪读人员。当那些学者们教育皇太孙的时候,朱棣指示必须依照礼仪法规进行严格管束。

洪武七年(1374年),朱标的嫡长子,即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降生,当时朱标已二十二岁。朱元璋见朱标日渐成熟,并且诞育了嫡子,于是便着手让朱标参与处理国家事务。

朱标因此成为历代所有太子中权力最大、声望最高的一位,朱元璋为了让性情文雅的朱标能够安稳地坐上皇位,于是启动了胡惟庸案,诛杀了众多开国元勋,并且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从陕西归来,随即卧床,不久便去世了。

目睹自己悉心栽培二十余载的皇储溘然长逝,朱元璋心碎不已,毕竟他已是年逾六十之龄的老人,实在无法承受儿子先于自己离世,尤其是那个他最钟爱、最为看重的嫡出长子。然而在极度哀伤之后,朱元璋仍需重新斟酌未来储君或储孙的人选。

经过一番考虑后,朱元璋将朱标第二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稳固统治,朝廷启动了蓝玉案件,导致超过一万五千人遭受屠戮,众多开国元勋因此丧生。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正式即位,随即将五位藩王剥夺爵位,贬为平民。为了避免自身沦为囚徒,燕王朱棣选择起兵反抗,历时四载,率领燕军攻克南京,最终登基称帝,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

或许有人不清楚:朱允炆并非朱标的正妻常氏所出,朱元璋为何要选择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呢?毕竟常氏所生的第三子朱允熥依然在世,倘若将朱允熥立为皇太孙,朱棣还会起兵反叛吗?

让我们探讨一下,倘若朱允熥真的登基做了皇帝,朱棣是否能够成功发动叛乱。

01

洪武四年,太子朱标迎娶“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为太子妃。

而常氏确实非常值得一提:

常遇春是常家的长辈,大家应该都认识他,外号叫“常十万”,在朱元璋手下,他的身份和声望仅排在徐达将军之后。元朝快要结束时,常遇春加入了红巾军,后来做了这支队伍的头领。1355年,他归顺了太祖朱元璋,并且主动要求担任先锋,打仗时非常勇猛。

在常遇春归顺太祖这一年,二人订婚,成为儿女亲家:

朱元璋和常遇春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在马氏诞下嫡子朱标之际,朱元璋对身旁的将军常遇春戏言道:你的妻子定会孕育一位千金,倘若真的生下女儿,我们就结为姻亲。岂料没过多久,蓝氏便诞育了一位女婴。

投降朱元璋之后,在衢州激烈交战,又在九华山展开大战,当朱元璋进攻集庆(南京)期间,他建立了卓越功勋。从此,常遇春便成为朱元璋极为倚重的大将,被朱元璋提拔为大元帅。

常遇春后来协助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并且攻下了元朝的首都北平,凭借这些卓越的战绩,他在朱元璋的军队中地位仅次于徐达。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由于北方元朝还需要继续征战,暂时没有册封功臣,常遇春便和徐达一同前往北方。遗憾的是,常遇春在洪武二年时因病去世,在返回京城途中就离世了,没能等到回京后获得更高的官职和爵位。

常遇春不幸离世的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他深感悲痛,于是下诏让常遇春安葬在钟山脚下,并且亲自前往悼念。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册封功勋卓著的臣子时,追赠常遇春开平王的爵位,允许他的牌位在太庙中与先祖一同供奉。

常遇春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当常遇春去世后从外地返回京城时,朱元璋就把公爵的爵位授予了他的大儿子常茂,常茂被授予了郑国公的称号。常遇春去世的那一年,他的长女常氏年仅十五岁。

朱元璋却记得昔日的承诺,常遇春哀悼期未满,他命令朱标与常氏结合,常氏为守孝长达两年之久,由此她成为了明朝首位太子妃。

应当指出的是,朱标迎娶常氏实因政务所需,不过两人婚后关系十分融洽。

常氏从不因父亲常遇春和舅舅蓝玉的功绩而放纵自己,反而非常稳重,孝顺父母,极其节俭,是马皇后的贤良儿媳,也是后宫众多女子的楷模。

如此端庄贤惠的女儿,确实担得起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

正因为如此,常氏不仅受到夫君朱标的喜爱,也获得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敬重。

因得宠朱标,常氏7年的时间接连生下两子两女:

洪武七年常氏为朱标生下嫡长子朱雄英;

四年后常氏又诞下一名男婴,此子名为朱允熥,排行嫡二,然而常氏不久后便与世长辞了。

也就是说朱允熥刚出生不久,便失去了生母。

常氏在朱标之外,又诞育了两个女婴,仅此而已。她因生育过于密集,身体损耗极大,又兼在诞下朱允熥时罹患产后病症,于朱允熥出生的月份便与世长辞了。

洪武八年,朱标迎娶了另一位妃子吕氏,她出自太常寺卿吕本之家,吕本曾是元朝官员,为南宋将领吕文焕的后代,后来归顺太祖,曾残害众多百姓,至洪武六年已晋升至太常寺卿之职。

朱标对吕氏并无好感,直到洪武十年吕氏诞下次子朱允炆,朱标才逐渐改变对吕氏的看法,吕氏也因此在东宫牢固了地位。

但不管吕氏如何,都威胁不到常氏的地位。

但天有不测风云,常氏在生下幼子朱允熥后11天便病逝了。

常家嫡子朱雄英,其母离世四载后亦随之仙逝。朱元璋素来重视嫡长继承制,他痛失的不仅是一位嫡孙,更是一位潜在储君,乃至未来的天下之主。

在常氏去世后,侧妃吕氏成继太子妃。

也正因为常氏早早去世,朱允熥虽为朱标正妻所诞下的长子,却未获封为皇太孙,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离世,朱元璋将朱标次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

朱允熥的母亲常氏去世得早,他比二哥朱允炆小一岁,因此没能成为皇太孙;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导致朱元璋不得不兴起蓝玉案,诛杀了蓝玉等众多开国元勋;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朱棣才有了借口发动靖难之役。

可以这样说:如果朱允熥被封为皇太孙,将来继承皇位,朱棣未必会起兵造反,可能会安稳地当个藩王。这不仅仅是因为朱允熥是太子朱标正妻常氏所生的儿子,还因为另一个人的存在。

而这个人,便是朱允熥的舅祖父蓝玉。

02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蓝玉难道不是因蓝玉案遭到朱元璋处决的吗?朱棣又怎会担忧蓝玉呢?

可以这样讲:假如朱允熥被封为皇太孙,蓝玉便不必死;换言之,朱元璋会留下蓝玉,协助朱允熥稳固皇位。正因为被封皇太孙的是吕氏所生的朱允炆,蓝玉才不得不死。

不为别的,就因为蓝玉是朱标发妻常氏的舅舅。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妹夫,起初就在常遇春的部队里,一直和他一起东征西讨。蓝玉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很有计谋,多次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常遇春在朱元璋面前多次称赞自己的内弟,并且向朱元璋举荐蓝玉,希望朱元璋能给他安排重要的职务。

起初朱元璋并未看重蓝玉,认为常遇春之所以器重蓝玉,是因蓝玉系其妻弟的亲属关系所致。因此朱元璋打算让蓝玉经受更多考验,以考察他是否具备承担重任的能力。

洪武二年,常遇春离世,蓝玉失去倚仗,唯有凭借自身才能建功立业,进而获得提升爵位。

洪武四年,蓝玉跟随傅友德出征四川;

洪武五年,蓝玉跟随朱元璋一起北征;

洪武七年,蓝玉亲自代表攻克兴和;

四年后,蓝玉又跟沐英(朱元璋养子)一起平定了西蕃叛乱;

五十二年,蓝玉凯旋返回京城,凭借赫赫战功被授予永昌侯爵位,并且爵位可以世代传承。从那时起,蓝玉的势力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朝廷开始交给他许多重要的任务。

洪武十四年,蓝玉受命担任左副将,与傅友德、沐英一同前往云南征伐,盘踞该地的元朝残余势力向大明投降。蓝玉随即进攻大理,随后整个云南地区得以平定。蓝玉凭借最为卓著的战功,俸禄提升五百石,还与朱元璋结成儿女亲缘,蓝玉的女儿被指婚给蜀王朱椿,成为蜀王妃。

蓝玉自从做了蜀王的岳父,他在朝廷里的地位就不断上升;因为他还是太子的妻子的舅舅,所以在朝廷中的声望非常显著。值得一提的是,蓝玉和朱标的关系相当密切,他们经常互相走动,而蓝玉对太子朱标也是极为忠诚,曾经告诫朱标要小心提防燕王朱棣。

可见在蓝玉的眼中,朱棣并不安分,有造反的可能。

洪武二十年,蓝玉受命担任左副将,与大将军冯胜一同前往北方征伐盘踞东北的元朝将领纳哈出。征讨过程中,冯胜因触犯律法获罪,蓝玉因此接替其职务,成为此次行动的统帅。

蓝玉次年便担任大将军,亲自统率十五万军队向北讨伐北元皇帝,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北元皇帝、北元丞相以及太子被擒获,其余人员全部被俘获。蓝玉因此战功,被授予凉国公的爵位。

蓝玉如今已身居高位,并被授予公爵爵位,朱元璋认为他能协助太子朱标稳固帝位,并且对太子的忠诚深信不疑,但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离世,朱元璋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册立太子妃吕氏所生的朱标第二个儿子为皇太孙,以便将来继承皇位

而对于朱允炆而言,蓝玉便是最大的威胁,朱元璋不得不除掉。

要是朱允熥成为皇太孙,蓝玉作为朱允熥的外祖父,定会竭尽忠诚;然而朱允炆并非蓝氏和常氏的子孙,蓝玉身居高位权势强大、屡立战功,当然不会把朱允炆看在眼里。

若朱允熥被封皇太孙,蓝玉便不需要被处死。

如果蓝玉能够存活下来,朱棣必然会对这位勇猛善战的将领心存忌惮,他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发动靖难之役了。

朱允熥的身份确实让朱棣有所顾忌,因为他出自朱标的正妻所生的嫡系子孙。

03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朱标的继配吕氏在常氏离世后,地位得到提升成为正妻,朱允炆系吕氏所出,难道就不该被视为正出之子吗?

说到商朝就会想到纣王,纣王并非由亲生母亲所生,纣王有个哥哥叫微子启,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只是妾,等到纣王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正位,成为帝乙的正式妻子。后来帝乙打算立微子启为继承人,但太史不赞成,依照典章制度,只有正妻所生的嫡子才有资格被封为太子。因此,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没有成为储君,而作为正妻所生的儿子,商纣王反而被封为储君。

依照这种说法,侧室在正室之前所生的儿子,身份依旧是庶出,等到正室册封之后所生的儿子,才会成为嫡出,朱允炆在洪武十年出生,那时太子妃常氏仍然在世,吕氏自然还是侧室,因此朱允炆是庶子身份,吕氏在洪武十四年之前被册封为太子妃,所以朱允熞和朱允熙才是嫡子。

这种观点在商朝覆灭后就被周朝的礼仪制度所废弃,毕竟出自同一个母亲,哥哥是妾室所生,而弟弟却是正妻所生,这显然违背了周朝的礼制规范,而朱允炆出生时其生母只是妃嫔,即便后来生母被晋封为太子妃,但朱允熥的生母是太子朱标的正妻,因此朱允熥的身份仍然比朱允炆更为尊贵

再说太子妃吕氏来自元朝投降官员的家庭,她的家族背景自然逊于常氏的娘家人脉,毕竟常遇春是战功卓著的开平王,朱元璋的得力助手;而且朱允熥的舅祖父蓝玉也是功勋卓著,如果朱允熥能被封为皇太孙,将来继承帝位,便会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外戚可以倚仗。

但是朱允熥即便占据上风,也无法比拟朱元璋的诏令: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之所以会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原因有三:

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依然健在,朱允炆和朱允熥都还小,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时年仅十五岁,朱允熥则十四岁;对于这两个尚未成年的孙儿而言,有生母的扶持就是重要的依靠。而且如果真的要把失去母亲的朱允熥立为皇太孙,那么继位的太子妃吕氏又该如何安置呢?

朱允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后盾,但前提是他能掌控这股力量;一旦蓝玉等家族成员权势过大,就会构成朱允熥的严重隐患,朱元璋也无法确保朱允熥能使蓝玉始终忠心耿耿。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事件,就表明朱允熥倚仗的权贵姻亲,未必是件好事。

朱允炆是个孝顺孩子,学习也很刻苦,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太子朱标病危期间,朱允炆一直守在旁边,昼夜不睡,朱元璋都记在心里;而朱允熥这方面没有相关记录,也许朱元璋看重的就是朱允炆的孝顺和明理。

结语

无论如何,假如朱允熥被封为皇太孙,朱元璋会为孙子留下一个凭借。

朱允熥的舅祖父蓝玉,是最佳的人选,只要蓝玉还在,朱棣想要发动靖难之役就不那么简单了。毕竟朱棣准备靖难时,朱允炆手下只有耿炳文这位老将,而耿炳文擅长守御,要和朱棣正面交锋就很困难。蓝玉却不同,他是一位和常遇春很相似的前锋将领,而且非常善于策划,朱棣自然会感到担忧。

历史无法推演,只能表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离世之后,所遴选的继位者确实存在失误

朱允熥是朱标的亲生儿子,符合嫡子身份,却未能成为皇太孙,最终下场不佳。建文帝即位,把朱允熥当作异母弟弟,赐予吴王爵位,让他镇守富庶的杭州。然而朱允熥尚未前往封地,靖难之役就已发生。朱棣攻入南京后称帝,朱允熥被改封为广泽王。

但很快便被废为庶人,圈禁在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

朱允熥虽被贬为平民,却未能善终,十五年后,因谷王朱橞的诬告,被朱棣杀害。据谷王朱橞所述,崇阳王朱悦燇企图策划叛乱,打算拥立朱允熥为皇帝。

朱允熥作为朱标的亲生儿子,不管他是否真的有罪,最终都被叔祖朱棣给杀了,朱棣不允许任何人可能对他皇权构成威胁。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