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帅女机长刷屏全网!私下付出让人心疼,丈夫背景更不一般!
“你说他俩空中约会?别搞笑了,那叫约会?” 几句断断续續的无线电通话,隔着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这算什么。可对谭红梅和张浩来说,这玩意儿就是他们过去十二年的日常。十二年,足够一个孩子从出生长到上初中。 然后,就是9月3日那天,运油-20A那庞然大物跟一头巨兽似的,从天安门上空压过去。所有人都抬头看着,觉得这铁疙瘩真带劲。驾驶舱里的谭红梅,眼神冷静得像结了冰,全网都在刷“太帅了”。 帅,确实帅。但这个字背后是什么,没几个人真想过。所谓“帅”,就是把几百页比砖头还厚的飞行手册,一字不差地塞进脑子里,变...
“你说他俩空中约会?别搞笑了,那叫约会?”
几句断断续續的无线电通话,隔着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这算什么。可对谭红梅和张浩来说,这玩意儿就是他们过去十二年的日常。十二年,足够一个孩子从出生长到上初中。
然后,就是9月3日那天,运油-20A那庞然大物跟一头巨兽似的,从天安门上空压过去。所有人都抬头看着,觉得这铁疙瘩真带劲。驾驶舱里的谭红梅,眼神冷静得像结了冰,全网都在刷“太帅了”。
帅,确实帅。但这个字背后是什么,没几个人真想过。所谓“帅”,就是把几百页比砖头还厚的飞行手册,一字不差地塞进脑子里,变成肌肉记忆。就是每天第一个到训练场,在模拟舱里被各种极端气流折腾得死去活来,手指僵到没知觉,汗淌下来都懒得擦。外面的人看着屏幕上剧烈抖动的机身,心都揪紧了,她倒好,眉头都不皱一下,硬是把飞机给“捞”回来。
这种对自己下狠手的劲儿,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后来记者去她老家重庆永川,才从她87岁的班主任罗老师那儿问出点名堂。原来这姑娘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爱唱爱跳,人来疯,有点表演型人格。她那个军人出身的父亲,从小就把她当男孩子管,家教严得不行,这也让她骨子里多了份能吃苦的坚刃。一个渴望舞台的人,最后却选择了万米高空上那种绝对的孤独。这事儿本身就挺有嚼头的。
她这故事已经够硬核了,结果扒出她丈夫张浩,大家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一对“怪物”夫妻。
张浩,比谭红梅早飞五年,是个实打实的老鸟。汶川地震,第一批驾机冲进去救援的有他;利比亚撤侨,那种随时可能被导弹锁定的高危任务,他去了;后来马航失联,他在南印度洋上空盘旋了一圈又一圈,眼睛熬得通红,就是为了寻找那渺茫的可能性。根据一些内部统计,全空军同时飞大型飞机的“双机长”家庭,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的牺牲叫奉献,两个人的牺牲是什么?是把一个家,拆成了两个飞行坐标。十二年里,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他在执行任务,她在研究图纸;她在模拟训练,他在抗震救灾。家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概念,一个偶尔能通过电波确认对方还存在的精神支柱。
直到2015年,一纸调令,张浩才回到原来的单位。分开了十二年的两个人,终于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后来他们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这荣誉听着挺正式,但背后的故事,哪是“最美”两个字能概括的。那是一种近乎残酷的浪漫。
阅兵的热闹很快就会过去,谭红梅这个名字可能也会慢慢被新的热点淹没。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比如,当他们两个都回到家,脱下军装,会不会也为今天谁洗碗这种小事拌几句嘴?那些挂在墙上的二等功、三等功奖章,可能还不如厨房里一碗热汤来得实在。
他们的故事,宏大到足以写进历史,也平凡到只是两个相爱的人想好好过日子。这大概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