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命运中最大的一次波折,不是在感业寺当尼姑,而是差点被废掉

陛下,武后专权跋扈,祸乱朝纲,臣等请求废后! 大明宫含元殿内,上官仪的声音如惊雷般炸响,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一片。 武则天站在龙椅旁,凤冠之下的脸庞波澜不惊,只是紧握的双手暴露了内心的紧张。 这一刻,她知道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危机来了。 01 回想起来,武则天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权势。 当年在感业寺青灯古佛的日子,她以为那就是命运给她最大的考验。 永徽二年,她重新入宫时,只是想着能在这深宫中活下去。 谁知道命运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再也停不下来。 李治对她的宠爱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仅册封她为昭仪...

"陛下,武后专权跋扈,祸乱朝纲,臣等请求废后!"

大明宫含元殿内,上官仪的声音如惊雷般炸响,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一片。

武则天站在龙椅旁,凤冠之下的脸庞波澜不惊,只是紧握的双手暴露了内心的紧张。

这一刻,她知道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危机来了。

01

回想起来,武则天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权势。

当年在感业寺青灯古佛的日子,她以为那就是命运给她最大的考验。

永徽二年,她重新入宫时,只是想着能在这深宫中活下去。

谁知道命运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再也停不下来。

李治对她的宠爱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仅册封她为昭仪,更是事事都要听她的意见。

"媚娘,你觉得这个奏折该如何处理?"李治总是这样问她。

武则天起初还会推辞,后来渐渐习惯了参与朝政。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斗争给了她机会。

她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两个女人为了争宠而斗得你死我活。

武则天深知,在这场游戏中,只有成为最后的赢家才能生存。

她开始暗中布局,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力量。

永徽六年,王皇后和萧淑妃双双失宠,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

那一刻,她以为自己已经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但她很快发现,皇后的位置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李治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头痛难忍。

每当这时,武则天就会主动替他处理朝政。

"皇后娘娘,这些奏折还是等陛下醒来再看吧。"宦官们总是这样劝说。

武则天却摆摆手:"陛下身体要紧,这些事情我来处理就好。"

渐渐地,朝臣们发现,很多政令实际上是武则天下达的。

她的印章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诏书上。

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说武则天越权了。

但李治似乎并不在意,甚至还公开表示支持皇后参政。

"皇后聪慧过人,能为朕分忧,这是朕的福气。"李治在朝堂上这样说道。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却不敢反驳。

武则天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

总有一天,会有人站出来挑战她的权威。

她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提拔那些愿意效忠于她的官员。

同时,她也在暗中收集那些反对她的人的把柄。

显庆四年的一个秋日,李治的头痛又犯了。

武则天像往常一样代为处理朝政,却发现大臣们的眼神变得不同了。

"皇后娘娘,这份奏折事关军务,恐怕还是要陛下亲自过目。"兵部尚书这样说道。

武则天敏锐地察觉到,风向在变。

02

长孙无忌是第一个公开反对武则天的重臣。

作为唐太宗的小舅子,他在朝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陛下,皇后参政有违祖制,不可不慎。"长孙无忌在御书房里直言不讳。

李治揉着太阳穴,显得很疲惫。

武则天在帘后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却毫不慌乱。

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也早就准备好了对策。

"舅父,皇后只是帮朕分担一些琐事而已。"李治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无奈。

长孙无忌却不肯罢休:"陛下,女子干政,自古以来都是祸乱之源。"

武则天在心里冷笑,她知道长孙无忌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他怕的是自己的权力被削弱,怕的是失去对皇帝的影响力。

那天晚上,武则天和李治单独相处时,她没有提起白天的事。

她只是温柔地为李治按摩太阳穴,像往常一样关怀备至。

"媚娘,你说朕该怎么办?"李治突然问道。

武则天的手微微一顿,然后继续按摩:"陛下想怎么办?"

李治叹了口气:"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好,但朝臣们的议论......"

武则天轻抚着他的头发:"陛下,臣妾从不奢求什么,只要能在陛下身边就满足了。"

这样的对话让李治更加内疚,也更加依赖武则天。

武则天深知,在这场博弈中,情感牌往往比政治手段更有效。

显庆五年,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卷入了一桩贪腐案。

武则天暗中推波助澜,让这桩案子闹得满城风雨。

"陛下,长孙氏一门骄奢淫逸,已经不配再享受荣华富贵了。"武则天在李治面前轻描淡写地说道。

李治看着手中的证据,脸色阴沉。

长孙无忌被贬出京师,武则天的第一个劲敌就这样倒下了。

朝堂上剩下的大臣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皇后的能量。

但武则天知道,这只是开始。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麟德元年,上官仪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文采出众的大臣深得李治喜爱,也逐渐成为朝中的重要力量。

武则天观察着上官仪,发现他和长孙无忌不同。

长孙无忌是因为既得利益而反对她,上官仪却是真心认为女子不该参政。

"这样的人更难对付。"武则天暗自思量。

因为他的反对不是出于私利,而是出于所谓的道德原则。

上官仪开始在朝堂上频繁发言,暗示武则天越权的问题。

他从来不直接点名,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宗家法。"上官仪的声音总是那么义正词严。

武则天在帘后听着,心中的怒火在燃烧。

她开始暗中调查上官仪,想要找到他的弱点。

但这个人几乎无懈可击,清廉正直,没有任何把柄。

武则天意识到,对付上官仪需要用不同的策略。

她不能像对付长孙无忌那样,用他的贪腐来打击他。

03

麟德二年春,李治的头痛越来越频繁。

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建议皇帝多休息,少操劳。

武则天趁机进一步掌握朝政大权。

她不再满足于在幕后操控,开始公开出现在朝堂上。

"皇后娘娘,您这样不合规制。"老臣们纷纷抗议。

武则天却神色平静:"陛下身体不适,臣妾代为处理政务,有何不可?"

上官仪终于忍不住了,他决定直接向李治进谏。

"陛下,皇后专权已成,若不及时制止,恐生不测。"

李治听了这话,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虽然依赖武则天,但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被女人操控的昏君。

那天夜里,李治破天荒地对武则天发了脾气。

"媚娘,你是不是太过了?"

武则天看着李治愤怒的脸,心中一阵刺痛。

她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缝了。

"陛下,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唐。"武则天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治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不忍。

但政治就是这么残酷,私人感情往往要让位于现实考量。

李治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限制武则天的权力。

上官仪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开始更加频繁地进谏。

他甚至暗示,如果武则天继续专权,可以考虑废后。

"废后?"李治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要走到这一步。

但上官仪的话像种子一样种在了李治的心里。

他开始思考,武则天的存在到底是帮助还是阻碍。

武则天很快察觉到了李治态度的微妙变化。

她知道,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她开始更加小心谨慎,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势。

同时,她也在暗中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暴。

麟德二年夏,一件小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武则天在处理一份军务奏折时,没有征询李治的意见就直接下达了指令。

这件事被上官仪知道了,他立即向李治告状。

"陛下,皇后已经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李治听后勃然大怒,当场召见武则天质问。

"媚娘,你越来越放肆了!"

武则天跪在地上,泪水盈眶。

她知道,这一次的危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

"陛下,臣妾知错了。"武则天的声音哽咽。

但李治的心已经被愤怒和怀疑占据。

那一夜,李治第一次没有宿在武则天的宫里。

武则天独自一人坐在凤榻上,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她知道,上官仪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一定会趁热打铁,彻底扳倒自己。

果然,第二天上朝时,上官仪就提出了那个可怕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皇后专权跋扈,应当废黜,以正朝纲。"

04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武则天站在那里,感觉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李治看着上官仪,又看看武则天,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

几十年的夫妻情分,就要在这一刻做出抉择。

"上官爱卿,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李治最终这样说道。

上官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躬身称是。

武则天知道,李治这话看似缓兵之计,实际上已经表明了态度。

如果他真的想保护自己,就会当场驳回上官仪的建议。

退朝后,武则天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去了太子李弘那里。

"弘儿,你觉得母后做错了什么吗?"

李弘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心中很不忍。

"母后,您为国操劳,儿臣都看在眼里。"

武则天握住儿子的手:"如果有一天母后不在了,你要照顾好自己。"

李弘听了这话,眼中涌出泪水。

当晚,武则天彻夜未眠。

她在思考所有可能的应对方案,也在回顾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

从一个小小的才人,到今天的皇后,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难道就要在这里功败垂成吗?

第二天,上官仪又一次在朝堂上提起废后之事。

这一次,他的言辞更加激烈。

"陛下,皇后若不废,则朝纲不正,国将不国!"上官仪声音铿锵。

其他大臣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都很说明问题。

武则天发现,朝中支持自己的人寥寥无几。

那些曾经对她阿谀奉承的大臣,现在都选择了沉默。

李治看着武则天,眼中有愤怒,也有不舍。

"皇后,你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武则天抬起头,直视着李治的眼睛。

"陛下,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

"为了朕?"李治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你处处抢朕的风头,事事都要插手,这是为了朕?"

武则天的心如刀割,但她强忍着没有流泪。

"陛下,臣妾愿意交出所有权力,只求能留在陛下身边。"

上官仪在旁边冷笑:"皇后娘娘,事到如今还想蒙混过关吗?"

他转向李治:"陛下,皇后野心昭然若揭,绝不能姑息!"

李治的手在桌案上敲击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武则天熟悉这个动作,知道他正在做最后的权衡。

"陛下。"上官仪再次开口。

"臣已经草拟了废后诏书,请陛下过目。"

武则天听到这话,心中一凉。

原来上官仪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这一刻。

李治接过诏书,看了几眼,脸色更加阴沉。

诏书上历数了武则天的各种"罪状",言辞严厉。

"媚娘,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李治问道。

武则天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做最后的抗争。

但就在这时,宫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05

"报!西突厥来犯,边关告急!"传令兵匆忙跑进大殿。

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了。

李治脸色大变:"什么?西突厥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犯?"

传令兵气喘吁吁:"陛下,敌军十万,已经攻破了两座城池!"

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

废后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了。

武则天站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

这突如其来的军情,究竟是雪上加霜,还是转机所在?

"速召军机大臣议事!"李治当即下令。

上官仪收起废后诏书,脸上闪过不甘的神色。

议事过程中,武则天主动请缨参与军务讨论。

"陛下,西突厥此次来犯,必有内情,不可轻敌。"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在场的大臣们刮目相看。

李治也不得不承认,武则天在军事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皇后说得有理。"李治点头认同。

上官仪在一旁看着,心中很不是滋味。

接下来的几天,武则天全身心投入到抵御外敌的工作中。

她日夜不休地处理军务,调配物资,安排后勤。

李治看在眼里,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依然对武则天的专权行为不满;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依赖她的能力。

战事紧急的关键时刻,武则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陛下,臣妾愿意亲自去边关督战。"

这个建议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皇后亲征,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不行!"李治断然拒绝。

"边关战事凶险,你一个女子怎么能去?"

但武则天态度坚决:"陛下,国难当头,臣妾岂能贪图安逸?"

她的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动不已。

上官仪此时进退两难。

如果继续坚持废后,就会被人指责在国难当头时还搞内斗。

武则天看出了上官仪的困境,心中暗自得意。

她知道,这场危机给了自己喘息的机会。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派遣大将军李靖率军出征。

武则天负责后方的军需物资调配。

在处理军务的过程中,武则天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

她不仅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想出了许多节省开支的妙招。

"皇后娘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连一向对她不满的大臣也不得不佩服。

李治看到这些,心中的怒气也慢慢消散了。

半个月后,前线传来捷报,唐军大获全胜。

武则天功不可没的后勤保障工作受到了普遍赞誉。

李治在庆功宴上公开表扬了武则天。

"皇后在此次战事中功勋卓著,朕心甚慰。"

上官仪坐在那里,脸色铁青。

他知道,废后的事情现在提起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06

战事结束后,朝堂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武则天知道,上官仪不会就此罢休的,他一定还在寻找机会扳倒自己。

果然,就在大家以为风波已过的时候,上官仪又开始活动了。

他暗中联络其他反对武则天的大臣,准备发动更大的攻势。

"各位大人,皇后专权之患并未根除,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军功就忘记了根本问题。"上官仪在私下聚会中这样说道。

其他大臣纷纷点头赞同。

武则天通过自己的眼线得知了这些消息。

她意识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这一次,上官仪准备得更加充分。

他不仅收集了武则天专权的更多证据,还联合了朝中的重要势力。

麟德三年秋,上官仪认为时机成熟了。

他再次在朝堂上提起废后之事,这次的阵势更加浩大。

"陛下,臣等联名请愿,恳请陛下废黜武后!"上官仪拿出了一份联名奏疏。

上面密密麻麻签着几十个大臣的名字。

武则天看到这一幕,心中一阵绝望。

她没想到反对自己的人竟然这么多。

李治看着那份奏疏,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环顾四周,发现支持武则天的人寥寥无几。

"媚娘,看来朝臣们对你的意见很大啊。"李治的话音刚落,上官仪就激动地站了出来。

上官仪的眼中闪着胜利的光芒,他张开嘴,正要说出那句决定武则天命运的关键话语—

07

"陛下,其实这件事的关键在于......"

话还没说完,宫外又传来了急报声。

"报!太子殿下昏倒了!"太监匆忙跑进大殿。

李治听到这个消息,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什么?弘儿怎么了?"李治顾不得朝政,急忙起身要去看太子。

武则天也心急如焚,紧跟在后面。

上官仪站在那里,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气得浑身发抖。

但太子有事,他也不能再提废后的事情。

到了太子宫,只见李弘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昏迷不醒。

太医们正在紧张地诊治。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李治焦急地询问。

太医摇摇头:"回陛下,太子殿下是急火攻心,再加上忧思过度......"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中一阵刺痛。

她知道,儿子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才会这样的。

李治握着儿子的手,眼中满含泪水。

"弘儿,你要挺住,父皇不能没有你。"

接下来的几天,李治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太子身边。

朝政大事都暂时搁置了。

武则天也日夜照顾着儿子,憔悴得不成样子。

母子之间的深情让李治看在眼里,心中的怒气逐渐消散。

一周后,李弘终于苏醒了。

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父皇,请不要废了母后。"

李治听了这话,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看儿子,又看看武则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弘儿,你先好好休息,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李治轻抚着儿子的头发。

李弘握住父亲的手:"父皇,母后是好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

武则天在一旁听着,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她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是儿子拯救了自己。

李治沉默了很久,最终开口:"媚娘,弘儿说得对,你确实是为了大唐。"

武则天心中一阵狂跳,难道转机真的来了?

"但是。"李治话锋一转:"你的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

武则天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李治看着她:"朕决定,以后朝政你可以参与,但不能专断。"

这句话等于是给武则天留了一条生路。

上官仪听到这个决定,气得差点吐血。

他精心策划的废后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现实。

不过,他在心中发誓,总有一天要扳倒武则天。

武则天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她知道危险并未完全解除。

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也要为将来做好准备。

08

经过这次风波,武则天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她意识到,过于强势只会招来更多的敌人。

她开始改变策略,表面上变得更加温和谦逊。

但在暗中,她依然在稳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李治对她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如从前。

政治斗争在他们的感情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上官仪虽然这次败了,但他没有放弃。

他知道,只要武则天还在参与朝政,就总会有机会的。

咸亨元年,李治的头痛病更加严重了。

太医们说这是长期忧劳所致,需要彻底休息。

武则天趁机再次掌握更多的权力。

但这一次,她变得更加谨慎,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她开始培养更多的盟友,也在暗中清除敌对势力。

上官仪发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咸亨二年春,上官仪因为一件小事被武则天抓住了把柄。

虽然不是什么大罪,但足以让他失去李治的信任。

"上官仪欺君罔上,着即削职为民。"李治下达了这道圣旨。

上官仪被贬出京师,武则天最大的敌人终于倒下了。

朝堂上剩下的大臣们看到这一幕,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与武则天作对,没有好下场。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公然提出废后的建议。

武则天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政治舞台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也要为将来可能到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因为她明白,在权力的游戏中,只有胜者才能生存。

09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弘道元年。

李治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了。

武则天事实上成为了大唐的实际统治者。

她以皇后的身份,掌握着帝国的命脉。

回想起当年在含元殿的那一幕,武则天不禁感慨万分。

如果当时李治真的下了废后诏书,历史就会完全改写。

"陛下,您还记得当年上官仪要废臣妾的事吗?"一天晚上,武则天问李治。

李治虚弱地点点头:"记得,那时候朕差点做了糊涂事。"

武则天握住他的手:"陛下,臣妾从来没有怨过您。"

李治看着她,眼中满含愧疚:"媚娘,这些年苦了你了。"

两人相视而笑,往昔的恩怨在这一刻都化为了云烟。

但武则天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李治去世后,她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那些潜伏在暗中的敌人,会重新跳出来对付她。

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驾崩。

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开始垂帘听政。

新的权力斗争开始了,而武则天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

她知道,只有成为真正的皇帝,才能彻底摆脱被废黜的危险。

载初元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那个曾经差点被废掉的皇后,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站在龙椅上,俯视着跪伏在地的文武百官。

心中想起了当年上官仪那句"请求废后"的话。

如果上官仪还活着,看到今天这一幕,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历史证明,武则天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但武则天也明白,权力是把双刃剑。

她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10

神龙元年,已经八十多岁的武则天躺在病榻上。

她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这一生走过的路,有辉煌也有痛苦。

最让她难忘的,还是当年那次差点被废掉的经历。

"那一次,真的是臣妾命运中最大的波折。"她对身边的宫女说道。

如果当时没有太子病倒,如果当时李治真的下了废后诏书......

历史就会完全不同。

她或许会像历史上其他失败的后妃一样,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但命运选择了她,让她成为了传奇。

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结果是辉煌的。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

她的一生,从一个小小的才人,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临终前,她下令去掉帝号,以"大唐则天大圣皇后"的名义与李治合葬。

这个决定,或许代表了她内心深处对那段夫妻情分的眷恋。

墓碑上没有刻字,后人称之为"无字碑"。

功过是非,留给后世去评判。

但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性之一。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在男权社会中开辟出了一片天地。

当年那次差点被废掉的经历,确实是她命运中最大的波折。

但也正是这次波折,让她更加坚强,更加睿智。

最终,她不仅没有被废掉,反而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

这或许就是她最大的胜利,也是对所有质疑者最有力的回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武则天的传奇永远不会被遗忘。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面前,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