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外来民族,为抗日立下卓越功勋,坚决认同中国为祖国!

有时候,不能只看脸。金发碧眼的,她说话却满是地道的东北话;一提起名字,张金花、李玉兰;你本以为她是游客,实际上早就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俄罗斯族。 这事儿还真有意思,那批人当年可不是土生土长的,都是迁徙过来的“老外”。不过偏偏,打起仗来他们总是冲在最前头,说起祖国来,那叫一个硬气:只认中国是他们的家!到底咋回事?接着往下瞧。 从逃难到立足,俄罗斯族怎么成了“自家人”? 先说一句,俄罗斯族可不是今儿个“偷偷溜达的网红”,人家可是历历在目分了三波正正经经来的“正规移民”。 第一批俄罗斯人来得比较...

有时候,不能只看脸。金发碧眼的,她说话却满是地道的东北话;一提起名字,张金花、李玉兰;你本以为她是游客,实际上早就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俄罗斯族。

这事儿还真有意思,那批人当年可不是土生土长的,都是迁徙过来的“老外”。不过偏偏,打起仗来他们总是冲在最前头,说起祖国来,那叫一个硬气:只认中国是他们的家!到底咋回事?接着往下瞧。

从逃难到立足,俄罗斯族怎么成了“自家人”?

先说一句,俄罗斯族可不是今儿个“偷偷溜达的网红”,人家可是历历在目分了三波正正经经来的“正规移民”。

第一批俄罗斯人来得比较早,可以追溯到1871年。《伊犁条约》一签,许多俄罗斯商人就蜂拥而至新疆——尤其是伊犁那一块,生意可不错!那时候,他们还算是俄国侨民,在中国境内享有特权,管不了中国官府。

第二波的到来就快得让人措手不及了。到1917年,苏联爆发了十月革命,白俄的军官兵败仗不断,纷纷从顿河那边逃到了新疆避难,算是中国土地上最早一批难民性质的俄族人啦。

这次,光是商人不够,还有哥萨克的军官、女军医,以及普通百姓们全都赶来了。

第三波算是“被饿坏的”族群。1930年以后,苏联发生大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抱着娃娃、扛着锅碗就往新疆跑。

那会儿新疆和苏联关系挺不错,双方政府暗暗打得火热。苏联那边一饿,咱们这边就会接人过去。

这三拨人一来到中国,不只是落脚那么简单,慢慢在这儿扎了根。尤其是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这些地方,不仅生活得挺好,还和哈萨克姑娘成婚,学起维吾尔语,做起拉条子,俄式面孔配中国胃,彻底融入了新疆的日子里。

最重要的一笔是在1953年定下来的,那年“俄罗斯族”正式成为民族的名字。以前他们叫什么呢?叫“归化族”,意思就是“投靠中国的外国人”。

一旦被认定为民族,这个身份就一锤定音:你不是外人,而是咱们的一分子。

按照2010年的统计,中国俄罗斯族总人数为15393人,其中新疆地区有8935人,占比57.24%,而伊犁是他们集中的地方。

呼伦贝尔的内蒙古地区也聚居了不少俄罗斯族,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住着1075人,成了坚守历史的“活化石”。

这样一来,那帮金发碧眼的兄弟们,从当初的逃难者变成了村里的干部,从“外来户”变成了“自己人”。不过,要认祖归宗,可不能光住得久——还得有事干,有仗打,有血流,那才算真正的归属。

枪响之后,俄罗斯族怎么用命换来认同?

说到底,这认同的事儿,别光在嘴上说说,关键时候可得看你站哪边。

从1930年代开始,东北曝出了战火,日军逐步逼近,连新疆那儿也变得紧张起来。许多留在中国的俄罗斯人不是跑掉,反而加入了中国的地方部队、抗日联军、民族团体,挺身而出。

伊犁地区的俄裔青年当中,有不少直接参军,拿起步枪投入战斗。这不是随便改个国籍打打闹闹,而是他们真正认祖归宗,把自己当成中国人,站在战壕里拼命保家卫国。

再讲一个真刀真枪的代表人物——林虎。这位可不简单,是俄罗斯族后裔,还是中国人民空军最早的创建者之一。

1927年12月,林虎出生在山东招远,1938年就加入了八路军,活跃在沂蒙山区与日军作战。年仅10岁就参军,算得上是从小兵干起,后来一路奋斗,终于写进了共和国的开国史册。

1951年冬,他以空军副团长的身份加入了抗美援朝的空战行动,第一次出战就取得了胜利。作战非常激烈,飞行也很拼命,还击落了敌机,空战的战绩都详细记录得一清二楚。

后来,他一路晋升到空军副司令员,能飞苏-30做眼镜蛇动作,还投入科研搞装备,简直就是飞行员、战略家、装备指挥官的三合一典范。

最让人心碎的,还是他在十岁时写的那句话:“共产党是我再生的母亲,八路军是我今生的家。”

在新疆伊犁,像林虎这样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打得一手漂亮的战斗的俄罗斯族年轻人,可不少呢。

据当时政府的统计,1944年全疆的俄罗斯族有19392人,而伊犁是他们最集中的地方。许多俄裔后辈不仅参与了战斗,战后还留了下来,把“抗战英雄”变成了“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场战火把他们和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让他们的身份认同,深深刻进了血脉里。

脱了军装,他们的后代为什么说“我是中国人”?

打完仗还得面对生活,是不是?问题就摆在那儿——打仗能并肩作战,日子能不能过得一块儿?答案是可以的。

咱们先瞅瞅室韦和恩和,这两个地方,一个在内蒙古,一个在黑龙江边上,都是俄罗斯族聚集的重要地方。

走在街上,你会觉得像闯进了个小莫斯科:洋气的面孔、华丽的长袍、阵阵手风琴的旋律飘荡。但你真想和他们搭话一番,结果一开口,满满的还是东北腔调,叫的名字依旧是张金花、李国庆。

据了解,伊犁地区目前有超过650名俄罗斯族居民,但纯正血统的人不到40个。这意味着,大部分俄罗斯族和哈萨克、维吾尔、汉族等族群都通婚了,血脉逐渐融合了。

孩子们从小就在中国的学校里学习,唱的也是中国的歌曲,名字、习惯、语言全部“脱俄入汉”,身份认同感那可是杠杠的。

有个兄弟叫彼得罗,是顿河哥萨克的后人,他的话特别直白:“我家祖上是从俄罗斯逃出来的,但现在咱们的国家,只有中国这一个。”

不是说他们把老祖宗的故事给忘了,而是清楚脚下这片土地是谁的。他们记得先辈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也明白后辈们应该向哪儿去。

这份认可,不是靠政策的支持,也不是靠宣传的推动,而是经过时间的检验、血脉的融合和文化的统一而成的。

到如今,俄罗斯族已成为56个民族中最少的一个。说它小,细数一下,全国总人口才15393人,有的县城一所小学都比这多。不过就这点人,扛过枪,洒过血,说起“祖国”两个字,从不含糊。

不信?你去新疆伊犁随便看看,那一排排红砖房子、那一口口大灶锅,再看看那些在“祖国万岁”横幅下扭着秧歌、唱着《我爱你中国》的金发老太太——她们是俄罗斯族,也是我们中国人。

参考资料:

百年前,一帮外国人逃难跑到咱们中国,后来他们的后人自豪地说:我就是中国人——澎湃新闻,2020-09-03

敦煌市阳关镇人民政府在2022年3月9日发布,介绍了中华各民族中的俄罗斯族情况。

中央民族大学于2009年3月10日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俄罗斯族民族发展历程的研究。

他带领团队击落了美军战机,还牵头引进了“飞将军”林虎这个重型战机——这是2020年3月3日文汇客户端报道的内容。

不归的顿河,27岁就牺牲了,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中国人——这事儿是在澎湃新闻2021年5月27日提到的。

俄罗斯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5-09-25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