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高端变成“白菜”,中国钛合金迫击炮来了,看后谁敢不服?
迫击炮,一种听起来有点年头的兵器。 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和隐身战机新闻里,它显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过时。 但战场有它自己的逻辑。有时候,最管用的,恰恰是这种最不起眼的家伙。 对于一线步兵来说,最大的噩梦莫过于被火力压制,困在某个巷子或山沟里动弹不得。 这时候,呼叫后方的重炮或者空中的飞机,流程走下来,短则十几分钟,长了就没谱了。黄花菜都凉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是战场上用命换来的真理。 步兵最需要的,是一种能跟着自己跑,指哪打哪,反应比谁都快的“贴身火炮”。 迫击炮就是干这个的。它的弹道很特别,...
迫击炮,一种听起来有点年头的兵器。
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和隐身战机新闻里,它显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过时。
但战场有它自己的逻辑。有时候,最管用的,恰恰是这种最不起眼的家伙。
对于一线步兵来说,最大的噩梦莫过于被火力压制,困在某个巷子或山沟里动弹不得。
这时候,呼叫后方的重炮或者空中的飞机,流程走下来,短则十几分钟,长了就没谱了。黄花菜都凉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是战场上用命换来的真理。
步兵最需要的,是一种能跟着自己跑,指哪打哪,反应比谁都快的“贴身火炮”。
迫击炮就是干这个的。它的弹道很特别,是高高抛起的弧线,炮弹差不多是垂直砸下来,专门往藏在战壕里、山沟里、楼房后头的敌人脑袋上落。
坦克炮够不着的地方,它能打。这种绕开障碍物的本事,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和城市里,简直是神技。
问题是,传统的迫击炮太沉了。就拿咱们以前的PP93式60毫米迫击炮来说,一套下来22.4公斤,需要一个炮组伺候。美军最新的M224A1,也得16公斤。
打起来叮叮当当,跑起来气喘吁吁,跟不上步兵的节奏。
2025年的长春航展上,空降兵展区摆出了一个新玩意儿,彻底改变了大家对迫击炮的印象。
这东西叫PBP201型60毫米迫击炮,看着就精干。
它有多重?全套家伙加起来,8.5公斤。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个成年女性都能拎着跑。炮手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支大号的枪,跟着步兵班长冲锋陷阵。
之所以能做到这么轻,秘密藏在材料里。
它的炮身、炮架和底座,用的全是钛合金。
这种以前在航空发动机、飞机骨架上才舍得用的金贵材料,现在被我们拿来造大路货的迫击炮了。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工业实力的炫耀。
钛合金的好处不只是轻。它的强度、弹性和抗疲劳性都比钢好,炮管寿命更长,气密性也更出色,特别适合发射新式弹药。
这门“小钢炮”的本事,远不止是变轻了。
它右边是一套火控系统,左边是一个全息衍射瞄准镜,还带着激光测距、导航定位和弹道计算机。
以前的老炮手,靠的是经验和肉眼估算。现在,发现目标后,激光一照,距离、方向、角度自动算好,炮手要做的就是把炮弹填进去。
从瞄准到开火,几十秒就够了。
它最厉害的杀手锏,是能发射60毫米口径的卫星制导炮弹。这是目前全世界个头最小的卫星制导炮弹。
一发炮弹打出去,五公里外,误差不到两米。基本上就是瞄着窗户打,绝不会打到墙上去。
这种能力,让迫击炮的玩法彻底变了。
在过去,迫击炮干的是“面积压制”的粗活,靠一堆炮弹炸个大概。现在,它干的是“精准点穴”的细活。
现代战场上,到处都是眼睛。反炮兵雷达、无人机,让传统火炮一开火就容易暴露位置,招来反击。
但这种轻型迫击炮,打了就跑。三四个人扛着炮,在一个地方打两发,立马转移几十米,换个地方接着打。这种“游击炮”战术,让对手很难锁定。
而且,一发炮弹的成本,跟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美元的导弹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基层指挥官可以放开了手脚用,不用心疼。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一架无人机在前线盘旋,发现了一处藏在建筑里的敌军机枪火力点。
坐标通过数据链,瞬间传到后方几十米处一个步兵班的炮手那里。
炮手在火控计算机上确认目标,调整角度,塞进一发卫星制导炮弹。
“咚”的一声闷响。
十几秒后,无人机传回的画面里,那个机枪火力点,已经变成了一个精准的窟窿。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