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死磕20%止盈,赚40%不卖风险大,学会灵活止盈保收益
别再死磕20%止盈了!我见过最惨的,赚40%没卖,最后倒亏30%离场 天还没亮,菜市场门口那帮老太太摇着蒲扇,嘴里叨咕着谁家儿媳妇又在基金上赔了钱,烟草摊边的老刘拍着桌子,说他闺女半年前还吹自己理财赚了40%,这两天急眼甩手割肉,赔得只剩裤衩,边上卖鸡蛋的大爷插话,说现在基金比买白菜还难琢磨,一不小心就被割得透透的。 2023年秋天,沪市东头的“半导体ETF”成了小区理财群的金字招牌,张姐拿着手机给邻居看收益截图,账户上红通通的+20%,她咬牙定下死规矩,20%必须清仓,没商量,身边人都以为她...
别再死磕20%止盈了!我见过最惨的,赚40%没卖,最后倒亏30%离场
天还没亮,菜市场门口那帮老太太摇着蒲扇,嘴里叨咕着谁家儿媳妇又在基金上赔了钱,烟草摊边的老刘拍着桌子,说他闺女半年前还吹自己理财赚了40%,这两天急眼甩手割肉,赔得只剩裤衩,边上卖鸡蛋的大爷插话,说现在基金比买白菜还难琢磨,一不小心就被割得透透的。
2023年秋天,沪市东头的“半导体ETF”成了小区理财群的金字招牌,张姐拿着手机给邻居看收益截图,账户上红通通的+20%,她咬牙定下死规矩,20%必须清仓,没商量,身边人都以为她稳了,结果过完年,这只基金又往上窜了一大截,半年里直接奔着+70%去了,张姐从神坛掉转头抱上新能源,结果新一轮大跌像龙卷风,把帐面赚的40%全刮跑,屋里屋外都是哭声。
小区微信群,基金群,理财群,啥群里都在吵,老吴在群里拍桌子,说早些年买白酒基金,赚到35%硬是舍不得动,想着还能翻倍,结果市场一回头,三万块变两万亏空,邻居小马一边刷手机,一边骂骂咧咧,基金公司赚手续费跟喝水似的,散户赔钱没人管,楼下阿姨插话,说自己用支付宝的“目标投”,自动分批赎回,虽然没赚大钱,但好歹没被割得太狠。
2019年和2020年,买新能源、医药、白酒的那拨人,天天在小饭馆吹牛,饭桌上手机叮咚响,收益率一天一个样,大家信仰满满,觉得市场永远不会跌,谁想到2021年开始,行情掉头,基金净值一天一跳水,微信群里满是求安慰的“抱团”,有人开始琢磨分批止盈,有人死守20%,有人干脆全仓不动,赔到怀疑人生。
最狠的还不是牛市里的飙涨,是熊市的回撤,2022年王哥买新能源基金,最高赚到30%,舍不得卖,结果三个月后,净值跌到只剩5%的利润,王哥气得摔杯子,家里人连劝都不敢劝,群里有人开始讲“最大回撤止盈法”,说涨上去就要守住回撤线,跌多少卖多少,不然就等着被反复收割。
基金公司客服热线天天被打爆,后台小姐姐说,最近投诉最多的就是“分批赎回慢”“20%止盈卖早了”“目标投不灵了”,上头出政策,《价格法修正草案》刚落地,基金公司也在群里推新功能,说要保护投资者利益,实际收割节奏没慢多少,手续费、管理费照收,散户们怨气没处撒,只能在群里互相劝。
数据越看越扎心,2023年下半年,半导体ETF最高涨幅+70%,新能源波段最高+40%,但临到年底,小白投资者的平均到手收益不到8%,近三成还倒亏,基金公司的年报里,管理费收入却连续三年上新高,市场的肥肉都被大户和机构分了去,散户只能捡点残羹冷炙。
基金圈早年崇拜“铁律”,20%止盈像家训,论坛里全是“稳赚不赔”的神话,到了2024年,玩法全变了,分批止盈、回撤线、估值百分位,新概念一个接一个,理财培训班收割了一茬又一茬,老百姓学了一堆工具,还是躲不过波动,赔钱的多,赚钱的少,老李说,这跟买菜差不多,买多了就得赔,掌柜的只管收钱。
政策管得再严,基金公司总有新花样,去年底刚刚加码分红回购,手续费排名前十的公司,照样年终奖发得欢,监管说要查“产品复杂度”“业绩承诺”,底下人该割韭菜还是割,基金经理跳槽一波接一波,投资者一茬一茬轮换,割肉的割肉,上头看着一地鸡毛。
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摸索出门道,王大爷说,闲钱才能玩基金,急钱绝对不能下场,赚10%就抽一部分出来花,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张姐改用分批赎回,不再死守20%,老李用“最大回撤法”,一旦跌多就砍仓,谁也不信什么专家,大家只认自己兜里的钱。
楼下小超市的老板娘,去年赔了两万,后来学会看指数估值,低估才买,高估就躲,看到回撤就跑,街头巷尾到处流行“止盈口诀”,新手老手都在互相提醒,别再死磕20%,赚到钱才是王道,跌了就别等奇迹。
市场红火的时候,谁都觉得自己能赚大钱,等到行情转冷,谁能守住本金,谁就赢了,谁都知道,基金理财这事儿,比的是谁能活得久,谁能少被割,谁能活着走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