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锦标赛升级,支持全民参与,实现跨域联动

听说现在连打游戏都能拿全国冠军,甚至能拿到什么“电竞大师赛”的外卡名额,我一边盯着手里的外卖盒子,一边陷入了沉思——小时候被妈妈骂的“网瘾少年”,怎么就成了社会先进生产力了? 这场叫“第六届电竞全民锦标赛”的比赛还真不一样,不但从上海一路升级到全国,还把各种高校、企业、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统统拉进来了。 现在打游戏的门槛已经不是网吧的门口,而是全国的赛道。 你说,这是不是代表咱们的电竞,真的要“全民”了?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玩家,顶多会在自己手机上被小学生碾压两把。 但我也明白,以前电竞不过是“瞎...

听说现在连打游戏都能拿全国冠军,甚至能拿到什么“电竞大师赛”的外卡名额,我一边盯着手里的外卖盒子,一边陷入了沉思——小时候被妈妈骂的“网瘾少年”,怎么就成了社会先进生产力了?

这场叫“第六届电竞全民锦标赛”的比赛还真不一样,不但从上海一路升级到全国,还把各种高校、企业、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统统拉进来了。

现在打游戏的门槛已经不是网吧的门口,而是全国的赛道。

你说,这是不是代表咱们的电竞,真的要“全民”了?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玩家,顶多会在自己手机上被小学生碾压两把。

但我也明白,以前电竞不过是“瞎打游戏”,现在却成了“跨域联动、全民参与”的大事。

这届锦标赛据说把“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升级成了“电竞全民锦标赛”,主办方还特意联合了上海市多个部门,还拉了一堆外省、外市的电竞协会一起嗨。

这操作,和我小时候组织班级春游有些异曲同工,就是拉上所有能拉上的人,一起把事情搞大。

结果,这赛事不但吸引了专业战队,还把高校、企业,甚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川的玩家都一锅端。

“南通UM”还摘了冠军,直接晋升全国赛。

这操作,活生生把电竞变成了一个全民流行的嘉年华。

问题来了,打游戏真的可以代表全民参与吗?

我记得小时候,最能代表“全民”的活动是广场舞。

那是阿姨们不分南北、不分年龄,统一在广场上摇摆的时代。

如今,电竞似乎也在复制这个路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的人,都能在一个大屏幕前摇杆、敲键盘,争个高低。

如果说广场舞是全民健康工程,电竞算不算全民数字工程?

但说到底,全民参与的背后,是不是还有点“全民焦虑”?

你看,这几年,电竞被赋予了太多标签:文体融合、数字经济、消费创新,仿佛只要和电竞沾边,就能一夜之间蹭上“新质生产力”“新消费场景”这些热词。

主办方在环球港整出“电竞+消费+文化”的嘉年华,还搞了主题市集、COSER巡游、黑科技设备试玩,怎么看都有点“流量至上”的意思。

本来打游戏是自娱自乐,现在变成了社会工程、经济杠杆、城市IP,难道我们真的需要这么重的仪式感吗?

我不禁要问,当电竞成了全民工程,谁是受益者,谁又是旁观者?

对于企业、高校、城市来说,电竞是新的流量入口、新的商业机会,甚至是新的城市创新带。

可对于普通玩家,除了能在赛场上爽一把,能不能分到“电竞红利”,是不是只有参与感和临场感?

或者说,电竞变成全民项目,和全民健身一样,是不是大家都有资格,但能站上领奖台的还是那极少数人?

再绕个弯子,假如电竞真的成了“全民联动”的纽带,那它能否打破地域、职业、年龄的壁垒?

这次赛事特地开辟了“高校定向赛道”“企业定向赛道”,甚至“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专属赛道”,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分层”?

打着全民的旗号,最后还是分成了各自的小圈子,各自为战。

你是高校生、你是企业白领、你是产业带玩家,大家都有场地,但场地和场地之间却未必真正打通。

和“全民健身”一样,有广场舞的地方就有围观的旁观者。

当然,我也不是要否定“电竞全民锦标赛”的意义。

毕竟,在当前社会,能把人聚在一起就是本事。

不管是为了流量、消费、还是城市名片,电竞确实为很多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参与渠道。

相比于传统体育,电竞门槛低、参与广、互动强,确实很容易从草根变成网红。

你想,一场赛事能吸引八座城市的玩家,还能把江苏队送进全国赛,这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不过,我总觉得全民参与的路有点怪。

就像当年全民抢购口罩一样,大家都在参与,但最后只剩下几个真正上场的人。

而且,电竞的“全民”多半是“全民看热闹”,少部分人真正“上场”。

那种“全民皆兵”的理想,可能还得等到所有人都能开直播、都能组战队、都能进决赛。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在“主题市集”前拍照,在“黑科技设备”前排队,在“职业战队助阵”时围观。

你说,这和广场舞的“全民参与”比,哪个更真实?

再说了,电竞的全民化是不是在给年轻人制造一种“你也能成为冠军”的幻觉?

以前大家都知道,体育冠军是极少数人的特权;现在,电竞的参与门槛低,赛道多,分组细,分区广,仿佛只要你用心,就能晋升全国总决赛。

但现实是,顶级战队还是顶级战队,业余玩家还是业余玩家。

全民参与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筛选和分层。

就像彩票一样,买的人多,中奖的还是少。

有人说,电竞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全民运动”,既能带动消费,又能推动文旅、商业、体育多方联动。

这个论点我认,但我也要提醒:当一项活动变得全民化、商业化、流量化,最终的归宿是不是变成了“全民参与,少数受益”?

就像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最后还是有一群真爱者在坚持。

说到这,我又忍不住自黑一句,我打了十年游戏,成就只有“被人嫌弃”,离“全民冠军”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不过,看到电竞能在商场里开嘉年华,在城市里办联动赛,我还是羡慕那些可以把“兴趣”变成“事业”的人。

毕竟,在这个流量为王、兴趣变现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电竞只是其中之一,明天可能还有下一个全民项目。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觉得“全民电竞”的下一个阶段,会变成什么?

是人人当主播、个个组战队,还是只剩下为流量买单的消费者?

你会去现场参与,还是只在屏幕前围观?

全民参与到底是实实在在的“全民”,还是一场新的“全民秀”?

这个问题,或许比“谁是冠军”更值得我们琢磨。

你怎么看?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