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神预言!百亿航母成最大烂尾,美国海军悔不当初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老话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路太快容易摔跟头。这话放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上,是至理名言,要是搁在国之重器,特别是航母这种顶天立地的大工程上,那简直就是铁律。可偏偏就有人不信这个邪,总觉得自己天赋异禀,非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把满汉全席一顿塞肚里。结果呢?不光没消化,还差点把自己给噎着。 咱中国海军里头有位叫马伟明的院士,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江苏扬中人,从小就爱捣鼓电门电线那套玩意儿,后来成了海军工程大学的教授,工程院的院士。...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老话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路太快容易摔跟头。这话放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上,是至理名言,要是搁在国之重器,特别是航母这种顶天立地的大工程上,那简直就是铁律。可偏偏就有人不信这个邪,总觉得自己天赋异禀,非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把满汉全席一顿塞肚里。结果呢?不光没消化,还差点把自己给噎着。
咱中国海军里头有位叫马伟明的院士,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江苏扬中人,从小就爱捣鼓电门电线那套玩意儿,后来成了海军工程大学的教授,工程院的院士。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电磁弹射之父”,为啥?因为就是他,带着一帮人,硬是把咱们国家航母的飞机弹射技术,从烧锅炉的蒸汽时代,一把拽进了玩电磁的科幻时代,让咱们能跟世界上最牛的那帮人站一块儿掰手腕。
这马院士不光是埋头搞研究的牛人,他还特别爱抬眼看世界,眼光那叫一个毒。好几年前,美国人正叮叮当当敲他们那艘新航母“福特号”的时候,全世界都伸长了脖子看热闹,觉得这玩意儿一出世,肯定又是海上霸王。可马院士瞅了几眼,就直摇头,跟身边人说:“他们太急了,步子迈得太大了。”他当时就断言,美国人把电磁弹射、新式拦阻索、武器升降机这些八字还没一撇的新技术,一股脑儿全塞进一艘船里,就跟盖房子似的,地基还没打牢就想直接盖到顶层,这楼非得成“烂尾楼”不可。
你瞅瞅这话是不是说得挺狠?可人家美国海军那时候哪听得进去这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们的尼米兹级航母就在大洋上横着走,一艘船拖着九十多架飞机,加一次核燃料能跑二十多年,那叫一个威风八面。可到了21世纪,这老伙计也跑累了,美国人就琢磨着得换个更猛的。于是,CVN21计划,也就是后来的福特级航母,就这么上马了。头一艘叫“福特号”,编号CVN78,计划里头,后头还跟着九个弟弟,准备到2058年把尼米兹家的老哥几个全给换下来。
2009年在弗吉尼亚州的船厂里,“福特号”的第一块钢板铺下去了,大官们都去剪彩捧场,场面老大。工人们叮叮咣咣焊了四年,到2013年,船壳子总算能下水了。福特总统的闺女亲自来,拿个香槟瓶往船头“咣”地一砸,这艘背负着无数期望的巨舰,就算正式有了名分。
设计图纸上画得那叫一个美。电磁弹射,用磁力“嗖”地一下把飞机推出去,比蒸汽弹射省劲儿,还不伤飞机骨架;新的拦阻索,用水涡轮来吸收飞机降落的冲击力,让飞机落得更稳当;船上还搞了一堆自动化设备,想把船员砍掉一千二百号人,省下大把的票子。电也更足了,能同时伺候两套雷达,一个看得远,一个看得清,跟开了天眼似的。
这饼画得是真香可真下锅一烙,嘿,露馅了。那个被吹上天的电磁弹射(EMALS),在地面上试的时候,平均弹射240次就得趴窝一次,离“4166次才准出一次错”的军方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工程师们愁得头发都快薅秃了,天天调参数、改线路,模拟从轻飘飘的无人机到死沉的重型战斗机,折腾了个底朝天。到了2017年上了船,还是不灵光,有时候飞机在弹射器上,干吼不动弹,你说急人不急人?
再说那个新式拦阻索AAG),2016年一检查,发现里头的关键零件水涡轮磨损得太快,跟拿砂纸天天打磨似的,只好换材料、改设计,重头再来。还有那11部运炸弹的电磁升降机,等到航母都服役了,就俩能勉强动弹,剩下的全成了摆设。软件、硬件一塌糊涂,从2017年拆了修,修了换,一直捣鼓到2021年,才算把这11个“快递电梯”给弄利索,比原计划晚了整整四年。
钱呢跟流水似的往里淌。预算从最初的105亿美元,一路飙到交付时的128亿,再加上后头的研发和修理费,总开销奔着170亿美元去了。美国政府的问责办公室跟唐僧念经似的,发了好几份报告,批评海军这是“边造边研究”,风险评估就是个笑话,花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艘万众期待的未来战舰”,原定2015年交货,结果硬是拖到2017年才勉强服役,身上还一堆毛病,根本没法正经打仗。它后面的弟弟们也跟着倒霉。“肯尼迪号”(CVN79)的交货日期一推再推,现在已经排到2027年了。“企业号”(CVN80)和“米勒号”(CVN81)也全线延误。这一下,美国海军的航母轮换计划全被打乱了。那几艘跑了快五十年的尼米兹级老将,眼瞅着就要退休,可接班的小伙子还在“医院”里躺着,你说这不就是青黄不接吗?
回过头来再看看咱们自己家。2012年,咱们从“瓦良格”号改建的“辽宁号”服役,那是摸着石头过河;2019年,纯国产的“山东号”下水,咱们学会了自己走路;2022年,“福建号”亮相,八万多吨的大家伙,也用上了马院士他们搞的电磁弹射。咱们怎么干的?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从辽宁号上学习蒸汽弹射的原理,到福建号上实践咱们自己的电磁弹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这不就应了马伟明院士当初那句话吗?搞科研,特别是搞国之重器,来不得半点虚的,更不能好高骛远,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美国人的底子是厚,技术储备也多,但他们忘了,再好的食材,也得讲究个烹饪方法,胡乱一锅炖,最后只能是一锅卖相难看、味道古怪的乱炖。
网友热议:
网友龙行天下评论: 这不就是典型的傲慢惹的祸吗!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想搞个一步登天的东西出来镇住所有人,结果玩脱了吧!看着就解气!
博主回复 老铁这话糙理不糙啊!自信是好事,可要是过了头,变成了自负,那就离摔跟头不远了。这就跟咱们村里那个总觉得自己是赌神的王二麻子一样,总想一把梭哈,结果回回都把裤衩输掉。咱们国家发展到今天,靠的不是吹牛,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在劲儿。这个教训,咱们可得牢牢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多高,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都得保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干事。
网友深度思考者评论: 博主也别光嘲笑,说实话,福特级上那些技术理念还是很先进的,只是工程实现难度太大了。我们应该看到人家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博主回复 这位朋友看得透彻!您说得太对了,敢把这么多新玩意儿攒到一艘船上,这份魄力确实不是谁都有的。创新是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但创新不是瞎闯,不是搞“大跃进”,它得建立在科学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咱们要学习的是人家那种敢想敢干的探索精神,但绝不能学他们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了再说”的冒进。咱们的智慧在于,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小步快跑,这才是咱们的王道!
网友军迷小张评论: 我就想知道,咱们的福建舰啥时候能形成战斗力?到时候碰上福特号,能不能跟它掰掰手腕?想想就激动!
博主回复 这位老哥问到点子上了,也是大伙儿最关心的事!福建舰正在咱们的大好河山间劈波斩浪,进行海试呢。一切顺利的话,离咱们亲眼看到咱们的“飞鲨”从电磁弹射器上“嗖”一下飞出去的日子就不远啦!至于能不能掰手腕,咱中国人不好斗,但咱也从不怕事。咱们不跟谁比,就跟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大的胜利!真到了那一天,谁是真龙,谁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拉出来遛遛不就全清楚了嘛!您就擎好吧!
眼瞅着自家寄予厚望的新航母成了个毛病缠身的“病秧子”,而那些功勋卓著的老航母又到了强制报废的年纪,不知大洋彼岸那些曾经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大人物们,夜深人静时,会不会偶然想起咱们中国的一句老话——“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息来源:《不幸被马伟明说中了,上百亿核航母成烂尾工程,军方早给最后期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