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缓和印度就慌了?关税飙到50%,莫迪这回真栽了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印度特别消停?要知道前些年这个国家可是动不动就往国际新闻头条上蹦,不是“制造业要超中国”,就是“经济即将腾飞”。可这才几个月功夫,风向怎么就变了呢? 说起来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墙倒众人推。上个月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釜山碰了个头,聊了还不到两小时,全球格局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开始倒腾。最慌的是谁?不是欧洲那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恰恰是一直嚷嚷着要当世界第三极的印度。 你想啊,国际这盘棋就像菜市场做生意,中美两家是最大的买家和卖家,其他国家都指望着从中间赚点差价。印度这些年一直打的算...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印度特别消停?要知道前些年这个国家可是动不动就往国际新闻头条上蹦,不是“制造业要超中国”,就是“经济即将腾飞”。可这才几个月功夫,风向怎么就变了呢?
说起来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墙倒众人推。上个月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釜山碰了个头,聊了还不到两小时,全球格局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开始倒腾。最慌的是谁?不是欧洲那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恰恰是一直嚷嚷着要当世界第三极的印度。
你想啊,国际这盘棋就像菜市场做生意,中美两家是最大的买家和卖家,其他国家都指望着从中间赚点差价。印度这些年一直打的算盘就是——你俩斗得越凶,我越有机会两边讨好处。美国要拉拢我制衡中国,给好处;俄罗斯要卖我便宜石油,给好处;中国也不敢把我往死里得罪,还是给好处。
可现在中美坐下来好好说话了,印度突然发现自己那点“统战价值”不香了。说得难听点,就像你本来是两家抢着要的香饽饽,结果人家和好了,你立马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剩菜。
三个国家各有各的心酸
全球最不想看到中美和好的,第一个得算俄罗斯。你想想,俄罗斯这两年在欧洲那边打得热火朝天,很大程度上就指望着中美在太平洋那头掐架,谁也顾不上它。现在中美一唱和,俄罗斯在欧洲的日子能好过吗?所以你看,中美元首会晤才过了三天,俄罗斯总理就急吼吼飞来中国了。这速度,比外卖小哥还快。
第二个慌的就是印度。莫迪这些年把“制衡中国”四个字写在脸上,美国人也乐得捧着他。可中美关系一松动,印度在美国眼里的分量立马就轻了。以前是“战略伙伴”,现在成了“说收拾就收拾的对象”。特朗普上来就给印度扣了个50%的关税帽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三个得说说新加坡。前阵子新加坡某个论坛上还有人说“印度能超过中国”,现在看来这话说早了。新加坡一直走的就是平衡路线,中美谁也不得罪,两头吃香。现在中美关系变了,它之前那套打法估计也得重新琢磨琢磨了。
印度这次真的伤筋动骨了
咱们说点实在的数字。从今年2月到10月,印度卢比对美元跌了6个点。你可能觉得6%不算啥,可对一个国家的货币来说,这可是大事。外国投资者一看汇率这么不稳,撒腿就跑。钱一跑,工厂就得关门,工厂一关门,失业率就往上窜。
今年9月印度失业率从5.5%蹿到了7.2%,创了十年新高。这是啥概念?就是原本一百个人里有5个找不到活干,现在变成7个了。你再想想印度那十几亿人口,这得多少人没饭吃?
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10月份印度通胀率涨到7.8%,五年来最高。啥叫通胀率7.8%?就是你去年花100块钱能买的东西,今年得花107块8。工资没涨多少,物价倒是蹭蹭往上跑,普通家庭的购买力直接缩水12%。很多家庭现在是能省则省,该买的不敢买,该吃的不敢吃。
新能源这块就更惨了。莫迪之前吹得天花乱坠,说要搞什么光伏电站,要让印度成为新能源强国。可中国一收紧稀土出口,印度那些电子厂库存就见底了。那些光伏电站现在成啥了?就是摆设,晒太阳用的。
美国为啥敢对印度下狠手?
有人可能要问了,美国和印度不是“战略伙伴”吗?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其实道理很简单——美国拿捏得住印度。
美国给印度扣的50%关税分两部分:一半是所谓的“对等关税”,另外25%是因为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这就是典型的霸道逻辑——我不准你买谁的石油,你买了我就罚你。可美国为啥不敢这么对中国?因为中国有稀土,有完整的产业链。美国要是真把中国逼急了,它自己的新能源车和军工企业都得断粮。
可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度90%的高端零部件靠进口,制裁它几乎没啥成本。说白了就是软柿子好捏。
更搞笑的是,印度本来想玩“坐山观虎斗”,等着从中美矛盾里捞好处。结果人家中美领导人就聊了100分钟,该谈的都谈妥了。印度自己号称“最早和美国谈判”,到现在连个临时协议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种对比让印度网民都绷不住了,纷纷在网上吐槽:“人家中国靠实力和美国平起平坐,咱们连谈判桌都上不去。”这话虽然难听,可确实是事实。
更丢人的是,美国今年直接砍了给印度的军事协作预算,转头投给了菲律宾。连菲律宾都比印度受重视,这对印度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莫迪估计气得够呛,可又能怎么办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资本最诚实用脚投票说话
和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吸引的外资远超印度。资本是最精明的,它们从印度那个政策坑里爬出来,往中国这边跑,这就是最真实的选择。
你想想,投资者要的是啥?稳定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靠谱的法律保障。印度这些年变来变去,今天一个政策,明天又推翻,外资进去就跟赌博似的。可中国不一样,虽然也有各种挑战,起码基本盘是稳的,产业链是全的,配套是齐的。
经济一出问题,印度国内的政治矛盾也跟着爆发了。真是应了那句“前线不利,后院起火”。
印度人口第三大邦比哈尔邦这周要搞选举,几百万选民要投票。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趁这个机会,拿今年8月外资暴跌的事狠狠骂了莫迪一顿。他说的话比那些搞笑博主还狠:“莫迪只会搞政治表演,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
拉胡尔・甘地还算了笔账,说莫迪的政策让300多万小商贩关门,14亿人的就业问题没人管。他把莫迪的经济措施形容成“一塌糊涂”,这评价可够狠的。
为了拉选票,国大党承诺给小微企业三年免息贷款,税费减免一半。听起来挺诱人,现在已经有30%的小微企业主支持他们了。与此同时,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支持率比去年降了5个点。别小看这5个点,在印度这种多党制国家,5个点足够决定一场选举的胜负。
印度开始低头认怂了
为了保住饭碗,莫迪政府最近对美国的态度软了不少。听说印度准备对美国做三个重大让步:把从俄罗斯买石油的比例从45%降到30%,把从美国买石油的比例提到20%,还要每年买1000吨美国玉米。
除此之外,印度还得花50亿美元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包括6架反潜机和一堆防空导弹。可美国给的回报呢?只说把关税从50%降到25%,还支持印度加入什么印太经济框架。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印度给出去的远比得到的多。特别是买美国玉米这事,肯定会冲击印度本土农业。到时候大批农户破产,连带着奶农、自耕农都得倒霉。印度的农民本来就不容易,这下子日子更难过了。
说实话,印度最大的问题不在外边,在里边。你随便打开短视频平台搜“印度”,不管是外资政策、内政管理还是农业,都能刷出一堆让人看不懂的奇葩新闻。就最近一个月,印度火车接连出事,铁路事故多得都快成日常了。类似的荒唐事还有一大堆,足够养活一票自媒体博主了。
所以印度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在国际上装大国,而是赶紧把自己家里的事收拾明白。营商环境要改善,司法系统要改革,腐败问题要严打。不然就算短期缓过这口气来,根子不稳,早晚还得出事。
说到底就是太飘了
其实说穿了,印度之所以栽这么大跟头,就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现实中的印度,不管是经济基础、社会结构还是国际地位,都还差得远。可它偏偏总觉得自己能和中美掰手腕,总想学中国那样和美国谈条件,却没看清自己和中国的实力差距在哪。
结果呢?中美一握手,它的外交牌全砸了。这就是自以为是的代价,在国际舞台上越混越尴尬。你看看现在的印度,内有选举压力、失业危机,外有关税大棒、盟友变脸,左右为难,进退两难。
莫迪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国梦”会这么快就破碎。以前他在国内演讲,动不动就是“印度世纪”“印度崛起”,老百姓听得热血沸腾。现在呢?热血还没凉透,现实的耳光就扇过来了。
你觉得印度接下来该怎么走?是继续硬撑着大国面子,还是老老实实承认差距、埋头搞建设?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


